七种异常步态预示疾病

大家平时有没有注意过自己的走路姿势呢?有人肯定会疑问为什么要注意这个呢?因为走路的姿势能够看出你有哪些疾病哦 , 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吧 。
通俗地讲 , 人的下肢有3个关节 , 即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 。 这3个关节的中心应在一条直线上 , 一旦这些关节出现问题 , 原有的步态就会发生变化 。 有些典型的异常步态对某些特定疾病有提示意义 , 通过望诊即可作出诊断 。
步态
间歇性跛行
是指患者从开始走路或走了一段路后 , 出现单侧或双侧腰酸腿痛、下肢麻木无力 , 甚至跛行 , 蹲下或坐下休息片刻后 , 症状很快缓解或消失 , 病人仍能继续行走 。 但再行走一段时间后 , 上述症状则重复出现 。 大部分人误以为这一表现是下肢或关节出了差错 , 其实这是腰椎管狭窄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 。
高抬腿步态
走动时患腿高抬、患足下垂、小跨步跛行 , 如同跨越门槛之状 , 又称跨越步态 。 其主要是因为患者小腿伸肌瘫痪 , 足不能背伸而成下垂状态 , 为避免走路时足尖蹭地而有意识将腿抬高所致 。 此步态多见于坐骨神经、腓总神经麻痹或外伤等 , 肾虚患者要小心 。
摇摆步态
走路时患者躯干两侧摇摆 , 使对侧骨盆抬高 , 来带动下肢提足前进 。 所以每往前走一步 , 躯干都要向对侧摆动一下 , 看上去好像鸭子在行走 , 又称鸭步 。 这种步态常见于小儿先天性髋关节双侧脱位、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严重的“O”形腿 , 以及臀上神经损害者 。
足跟步态
迈步时以足跟着地 , 步态不稳 , 表现为躯体轻轻左右晃动 , 足背伸、足弓高 。 此步态可见于胫神经麻痹、跟腱断裂、遗传性共济失调等病症 。
画圈步态
走动时表现为患腿膝强直僵硬 , 足轻度内旋及下垂 , 足趾下钩 。 起步时 , 先向健侧转身 , 将患侧骨盆抬高以提起患肢 , 再以患侧髋关节为轴心 , 直腿蹭地并向外侧画一半圆前进一步 。 由于此步态多见于下肢痉挛性偏瘫者 , 所以又称偏瘫步态 。
拖腿性跛行
行走时 , 健腿在前 , 患腿拖后 , 患肢前足着地 , 足跟提起表现为拖腿蹭地跛行 。 本病可见于儿童急性髋关节扭伤、早期髋关节结核或髋关节骨膜炎等 。
保护性跛行
走路时患侧足刚一点地 , 则健侧足就赶快起步前移;健足触地时间长 , 患足点地时间短;患腿迈步小 , 健腿跨步大;患腿负重小 , 健腿负重大 。 这种保护性患足点地跛行 , 多见于下肢受伤者 。
此外 , 临床中常见的还有慌乱步态 , 多见于脑动脉硬化、脑肿瘤、头部陈旧性外伤等;醉汉步态 , 主要见于小脑或前庭疾患;踏地步态 , 常见于多发性神经炎、脊髓型颈椎病;交叉步态 , 多见于大脑瘫、截瘫等病患 。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走路姿势 , 这是因为人在肌肉力量、肌腱和骨骼长度、骨骼密度、视觉灵敏性、身体协调能力 , 以及体重、肌肉或骨骼受损程度等方面都存在细微的差异 。 正常步态是通过骨盆、髋、膝、踝和脚趾的一系列活动完成的 。
训练步态六法
保持正确的走路姿势 , 对改善关节功能、延缓关节退变是十分重要的 。 日常生活中 , 并非每个人都能拥有健美优雅的步态 。 有的人穿高跟鞋走碎步 , 有的人挥动双肩走正步 , 还有的隔很远的距离就能听见他(她)的脚步声 。
从专业角度看 , 穿高跟鞋走路 , 脚的姿势不自然 , 必须使机体消耗更多的能量 , 以保持平衡 , 因此容易疲劳 。 如果鞋太紧 , 每走一步 , 脚就会感到痛 , 这也会影响正确的步态 , 走路可以减肥 。
因此 , 应该少穿高跟鞋 , 多穿中跟或平跟鞋 , 这样既省力又有弹性 。 要矫正不良步态应尽量少坐车 , 每天坚持步行 。 走路时 , 需保持昂首挺胸、肘部稍屈的姿势 。
专家总结出一套训练步态的方法 , 效果很好 , 读者不妨试一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