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耳朵的危害 这个动作很舒服但却伤身

提起掏耳朵相信大多数人对这个都不是很陌生 , 我们经常都在做这个事情 , 一般耳朵痒痒很难受的时候 , 掏掏耳朵可以很舒服 , 但是大家知道么 , 这样所存在的隐患也是有很多的 , 那么大家知道掏耳朵的误区是什么吗?以及怎么掏耳朵呢?下面来一起看看吧 。
你通常多久掏一次耳朵?
虽然每个人的答案不一样 , 但掏耳朵是很多人生活中的常见动作 。 挖耳勺被誉为“钥匙串三宝之一”(别问我另外两宝是什么) , 有人还觉得掏耳朵是一件很舒服的事 。
但你或许从来不知道 , 被你掏掉的耳屎 , 很多情况下充当着“健康屏障”的作用 , 如果掏得过于频繁 , 或者掏的方法不对 , 疾病风险也会随之升高 。
耳屎 , 被忽视的健康屏障耳屎有个好听的学名叫“耵聍”(音同“叮咛”) , 它作为外耳道(耳朵眼和鼓膜之间的通道)分泌物 , 和耳毛一起构成了一道保护屏障 , 默默守护我们的健康 。
耵聍能保护外耳道上皮 , 预防皮肤干裂 , 有抑菌功效;同时 , 它还能阻挡灰尘、小飞虫等进入外耳道 。 多数情况下 , 耵聍可以自行排出 , 基本没必要掏 。 如果经常用不卫生的器具掏耳朵 , 就会破坏这道屏障 , 让细菌侵入耳道壁的皮肤和鼓膜 , 慢慢引起感染 , 引起外耳道炎症 。
由于外耳道后壁神经分布较少 , 掏耳朵时虽然不觉得痛 , 但可能已经对耳道造成了损伤 。 一旦用挖耳勺、火柴棒等掏耳朵 , 用力不慎易导致外耳道损伤甚至出血 , 严重的还会刺伤鼓膜 。 如果感染形成化脓性中耳炎 , 易导致听力下降 。 伤及内耳时 , 甚至可能引起神经性耳聋 。
平常觉得耳朵痒 , 可以用手轻轻拽一拽、揉一揉外耳廓和耳垂 , 没必要经常掏 。 如果耵聍不能自行掉落 , 建议去医院检查 , 由医生取出 。
游泳、洗澡后 , 很多人会习惯性地掏耳朵 , 觉得里面有水 。 其实 , 过一两个小时 , 体温足以把外耳道里的水分蒸发掉 。 不过 , 有两种情况需要掏耳朵:一是出现耳痛 , 需要除去耵聍 。
这时应检查耳道 , 确定是否患上了中耳炎 。 二是耵聍过多 , 影响了听力 。 这时 , 安全、卫生地掏出耵聍 , 对耳科医生来说so easy(轻而易举) , 但一般人不要乱掏 。
尤其是孩子 , 家长千万不能强行按住他们 , 完成掏耳朵的过程 。 儿童的外耳道发育不完全 , 比成年人更短、更窄 , 更容易受到伤害 , 如无必要不用经常掏 , 如果孩子经常耳朵疼 , 应及时到医院专科就诊 , 由医生完成相关治疗 。
这些坏习惯 , 正在偷走听力临床上 , 以往60岁左右的老年人才出现的听力衰退症状 , 现在连十几岁的孩子也开始出现 。 除了乱掏耳朵 , 以下坏习惯也很伤耳 。
在公交、地铁等嘈杂处戴耳机
在环境嘈杂的地方 , 如公交、地铁上戴耳机 , 大家会不自觉地把音量调大 。 这种近距离、高分贝的噪声 , 会造成内耳的毛细胞损坏甚至死亡 , 这种损伤往往是不可逆的 。 久而久之 , 可能引起噪声性耳聋 。
管不住坏脾气
近年来 , 突发性耳聋(突聋)病例越来越多 , 这与压力大、脾气差等有一定关系 。 研究发现 , 生气、忧郁、悲伤等负面情绪 , 都可能诱发突发性耳聋 。 另外 , 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情绪波动往往较大 , 有一部分人会比较急躁 , 还有些人性格十分内向 , 容易钻牛角尖 。 长期熬夜
临床发现 , 一般年轻的耳鸣耳聋患者患病前多有一段过度疲劳期 。 比如不少白领患者反映耳聋前曾连续加班 , 睡眠少 , 感觉十分劳累;学生患者则多表示在考试前有持续熬夜的经历 。 在酒吧、KTV等娱乐场所待太久 。 酒吧、KTV的噪声也在悄然损伤着听力 , 易引起突发性耳聋 。
这种损伤可在瞬间、几小时或几天内发生 , 同时会伴有耳鸣、眩晕、耳闷或耳堵塞感 。 不少娱乐场所如电玩城、KTV等的噪音远超过国家对噪声污染的规定 , 在里面待太久会对听力造成伤害 。
说给耳朵和你的健康建议
戴耳机 , 限制时间和音量
戴内置耳机听CD时 , 应遵循“60~60~60”原则 , 即音量不超过最大音的60% , 连续听的时间不超过60分钟、外界声音最好不超过60分贝;戴内置耳机听Mp3的人要遵循“80~90原则” , 即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80% , 连续听的时间不超过90分钟 。
正确擤鼻涕
不是讲耳朵吗?为啥扯上鼻子?这是因为鼻腔、咽喉、中耳、鼻窦是相通的 , 如果擤鼻涕用力过猛 , 鼻腔压力增大 , 鼻涕就可能跑到中耳 , 引起中耳炎 , 严重时还会导致鼓膜穿孔 。 擤鼻涕时 , 每次只能按住一个鼻孔 , 轻轻地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