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垢你不知道的六个秘密

很多人都喜欢掏耳朵 , 认为常掏耳朵是保持身体洁净的一种方法 。 但事实上是不是这样呢?近日 , 美国《赫芬顿邮报》刊文 , 总结出藏在耳垢背后的秘密 , 一起来看看 。
1.耳垢能防止耳朵发痒
耳垢的一个实际功能就是能对耳朵起到润滑作用 , 就像眼泪能润滑眼睛一样 。 适量的耳垢能避免耳朵发干发痒 。
2.掏耳朵弊大于利
这种黏性物质是由具有润滑作用的分泌物、脱落的皮肤细胞、污物和灰尘构成的 , 大部分的耳垢能够自行被清理出来 。 下颚的每一个动作(无论是说话或是咀嚼) , 都能将耳垢推出耳道 , 并不需要棉签 。 实际上 , 试图清理耳垢的做法弊大于利 , 很可能使耳垢被进一步推进耳道而不是被清理出来 。 大多数专家建议人们不要去理会耳垢 , 除非它影响到了你的听力 , 不养生 。
3.耳垢反映汗水味道
有些人的耳垢较湿润 , 而另一些人的耳垢更干燥 。 如果你的耳垢呈现为白色片状 , 这就意味着你的汗液不会那么难闻 , 因为这表明你体内缺乏引起体臭的物质;如果耳垢呈暗色且发黏 , 这就意味着你的汗味儿很难闻 。
4.耳垢因种族而异
美国费城莫耐尔化学感官中心的研究者发现 , 与汗水一样 , 耳垢中的化合物在不同种族之间存在着差异:能够生成气味的分子在白种人耳垢中的数量普遍高于东亚人 。
5.压力或恐惧会增加耳垢的分泌量
耳朵中有助于耳垢分泌的腺体被称为大汗腺 , 而大汗腺(也称顶浆分泌腺)也负责生成具有臭味的汗液 。 根据美国演讲、语言和听力协会的研究显示 , 压力会刺激大汗腺分泌汗液 , 也会让大汗腺产生更多的耳垢 。
6.“清水加棉签”是最有效地清理方式
切忌不可用材质较硬的工具去掏 , 更不要用蜡烛来燃烧耳垢 , 否则就会造成烧伤、耳道堵塞或鼓膜穿孔 。 如果一定要清理 , 在淋浴时 , 用少量的温水清洗耳朵 , 然后用消毒棉签擦干耳道 , 这样会更安全、更干净 。
常掏耳朵小心发炎
上理发店洗头、掏耳朵已成为一些人的必选项目 , 眯着眼睛 , 任凭洗头小姐拿着棉签往耳朵里转 , 发出“嗦嗦”的声音 , 是件很享受的事 。 可时间一长 , 有些人的耳朵就不对劲了 , 外耳道开始发炎 , 有时甚至还有黄色的液体流出 。 耳鼻喉科医生说 , 现在 , 理发店里掏耳朵掏出问题的患者太多了 , 差不多每天都有 。 耳朵的保健 , 你知道吗?
耳屎是保护耳朵的防线
人们把耳朵的分泌物叫做“耳屎” , 潜意识上 , 是把它当成了人体的废弃物 。 其实 , 耳屎还有个学名叫耵聍 , “它对耳朵有养生保护作用 。 ”有关专家说 。
耳屎呈酸性 , 它使外耳道保持酸性环境 , 和耳道壁上的耳毛一起 , 抵御外部的细菌侵袭 。 频繁掏耳朵 , 将耳屎一掏而尽 , 等于拆除了耳朵的外部防线 , 任由细菌侵入耳道和鼓膜 , 会引起慢性炎症 , 出现耳朵疼痛、流脓的症状 , 严重的甚至会听力下降 。
常掏耳等于给细菌敞开了大门
健康的外耳道本身就有自洁功能 。 一味去掏 , 反而可能弄巧成拙 , 让耳屎出不来了 。 ”因为用棉签掏耳朵 , 有可能不仅掏不出耳屎 , 还会将它们往里推 , 令耳屎不能自己排出 。 一旦洗头、洗澡时耳朵不小心进了水 , 耳屎吸水膨胀 , 酸性的耳屎会腐蚀耳道深度的皮肤 , 引发炎症 。 而且 , 经常掏耳朵还会引起耳屎的分泌异常 , 耳屎可能越长越多 , 新分泌的耳屎会由原本的片状变为碎屑状 , 从而降低保护耳朵的能力 。
最好不要自己掏耳朵 , 洗头洗澡时湿了耳朵 , 最多只能用棉签擦拭一下耳廓的位置 。 假如出现耳屎堵住耳道的情况 , 可以上医院处理 。 耳鼻喉科医生会在额镜直视的情况下 , 用专业的镊子将耳屎取出 。
健康的外耳道本身有自洁功能 , 没有必要经常掏 。 耳屎的学名是“耵聍” , 是外耳道软骨部上的耵聍腺所分泌的淡黄色黏稠液体 。 耵聍可以阻挡从外界进入外耳道的污物 , 黏附灰尘和小虫 , 以保护耳膜;同时 , 它覆盖于耳道皮肤表面 , 能使皮肤保持一定湿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