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公关负面处理的几大方式 公关负面处理有哪些方式?

【推荐公关负面处理的几大方式 公关负面处理有哪些方式?】互联网和自媒体时代 , 知名品牌已很难不被负面新闻困扰 。 面对负面新闻、敏感事件的评论甚至是一些捕风捉影的臆测 , 知名品牌的创始人、高管、公关、涉及到的企业如何对外发声不仅关系到企业商誉、公司股价 , 如若处理不当甚至会酿成公众信任危机 。
今年7月 , 某上市房地产公司董事长涉嫌的违法犯罪行为 , 已证明处理此类负面新闻已非传统的删帖或者当事人不予评论所能控制 。 企业失去了最佳的发声时机 , 在消费者心目中重塑企业商誉、品牌形象也是个道阻且长的过程 。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 , 品牌在复杂的经营环境中已很难不将对外发声处理纳入合法合规的视野之中 。 法律和公关携手 , 能够协助企业准确及时判断法律的底线 , 一方面事先排查法律风险点 , 降低负面事件发生几率 , 另一方面制定应对策略 , 帮助企业面对负面新闻的对外发声最大限度地符合监管部门以及公众的期待 。
正视企业经营法律风险点的复杂多元
随着社会的进步、技术的日新月异 , 特别是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 , 现代企业的风险正变得更加多样、复杂:
1. 法律风险点的多样性
静态维度看 , 现在企业的业务和产品复杂、丰富 。 不少企业还有出海合规问题 , 跨出国门争夺海外市场 。 这都会导致企业暴露在不断增加的风险点之下 。 如果忽视这些风险点、没能事先制定靠谱的应对策略 , 轻则在可预见的将来面临一定的损失 , 重则直接导致企业在某个国家或地区、重大项目上的整体战略性败退 , 蒙受巨大的经济和品牌损失 。
2. 风险点之间的复杂关系
从动态的维度考虑 , 各个风险点并不是孤立的 , 而常常是彼此联系的;不是平级的 , 而是有风险等级高低之分的;不是静止的 , 而是在各种环境的催化下相互转化、不断变动的 。
不仅企业的产品和品牌要经受各种监管的考验 。 企业创始人、灵魂人物、高管的涉嫌违法违纪、错误发声的个人行为也将影响企业的品牌、商誉、股价、即将或正在进行的重大商业活动 , 增加不确定的动态变量 。
法律+公关:强强联手应对负面新闻
面对这张复杂的、变幻莫测的风险地图 , 企业难道只能要么听之任之、做好社会形象随时受损的心理建设 , 要么投入大量的公关成本、事无巨细地进行应对吗?并不是这样 。
2017年的海底捞“老鼠门”事件 , 已提供了负面新闻应对的法律+公关的新方式 。 作为一家以极致的服务、放心的食材在消费者群体有极强知名度的餐饮企业 , 被新闻媒体报道“老鼠爬进食品柜 , 火锅漏勺掏下水道” , 附之以铁证凿凿的录像 , 从任何角度来来看都像是为其宣告了“死刑” 。
然而海底捞却以一系列“神操作”挽回了大势:事件发生三小时内发出第一封道歉信 , 承认媒体报道属实 , 安抚普通员工 , 称由董事会担责 , 并给出具体的整改方案、明确到负责人;随后两小时内 , 发出第二封道歉信 , 再次承认错误 , 并主动承担责任 。 辅之以自媒体数篇“10w+”文稿的产出等操作 , 海底捞迅速地把社会舆论的重点从“食品问题”转移到了“海底捞满分公关”上 。
数据最能反应这次事件的一波三折 。 相关的舆情监测数据显示 , 在食品安全事件曝光后 , 海底捞的网络负面口碑赫然占据49.15% 。 而在两封道歉信发出后 , 针对海底捞的正面评价以46.95%的占比重新占据主位 , 负面评价仅剩19.05% , 和奔驰事件至今被社会公众和同行死抓着不放的情形形成鲜明对比 。
更引人注目的是 , 为此次成功的公关打下基础的两封道歉信 , 均是出自律师之手 。 其文案行思缜密、言辞恳切、解决方案令人信服 , 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海底捞公关案例的成功 , 逐渐改变了律师在大众心目中只是“打打官司、发法律师函”的固有印象 , 使“法律公关”这一概念被公众、媒体所知悉 。 那么 , 究竟什么是“法律公关”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