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脏”一些更健康

把自己弄脏的冲动是婴儿和儿童与生俱来的, 但如今的父母总会阻止孩子, 不让他们接触微生物, 而这种接触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发育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

孩子“脏”一些更健康

文章插图

我们的朋友朱莉娅(Julia)搬到一个散养猪和家禽的小农场居住时, 她的大儿子杰德(Jedd)还没到上学的年龄 。 她的第二个孩子出生后, 她每天早晨把杰德拴在背上, 以便自己能去鸡舍捡鸡蛋 。 杰德会追着鸡玩, 骑到它们背上, 有时甚至会品尝一下鸡饲料并摸一摸新鲜鸡蛋 。 有那么几次, 朱莉娅逮到杰德正在咀嚼从地上捡来的东西 。
【孩子“脏”一些更健康】起初, 这些让朱莉娅紧张不已 。 但当她意识到杰德并没有因为与鸡的接触而生病时, 她松了口气 。 她的第二个孩子雅各布(Jacob)比哥哥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农场里总是二话不说就把自己弄得脏兮兮 。 有一次, 她发现雅各布竟然在粪堆里玩, 猪粪没到了他膝盖 。 她起初担心自己的孩子会因为这些不卫生的行为而生病, 但她很欣慰地看到, 他们一直很健康 。
朱莉娅是个不负责的家长吗?或者说, 我们从这个例子中能学到些什么?
过度抗菌的代价
在过去一个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 我们都有着充分的理由把微生物视作坏东西:它们会导致疾病、瘟疫和死亡 。 大多数人类群体都体验过抗生素、疫苗和杀菌剂等医学进步产物带来的好处 。 正是这些产物, 从根本上减少了我们遭受感染的次数和严重程度 。 在如今的西方国家, 死于细菌感染的病例变得十分少见 。 在美国, 平均寿命从1915年的30多岁大幅提升, 这很大程度得益于人们在对抗传染病方面取得的成功 。
不幸的是, 这一进步另有代价, 正如近年来新闻报道所告诉我们的那样 。 在工业化国家, 伴随我们抗菌进程而来的是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和失调症的流行 。 糖尿病、过敏症、哮喘、肠道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自闭症、肥胖以及一些特定种类癌症的发病率空前高涨 。 上述失调症中一些的发病率每过10年都翻一番, 而且发病年龄呈降低趋势, 在儿童中也不再少见 。
这些疾病全都带有遗传成分, 但它们惊人的增长速度是无法单单以遗传学来解释的 。 最近的研究发现, 上述全部慢性疾病与某种特定细菌的存在与否有着直接联系 。 这证明我们体内的微生物不是毫无用处的, 它们是我们生理机能的固有组成, 其改变会导致疾病 。
我们自己2015年的研究(发表于《科学?转化医学》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发现, 举例来说, 三个月大的婴儿如果排泄物有四种特定的微生物, 其后来患哮喘的几率就低得多 。 当把这四种微生物引入老鼠体内, 它们能帮助老鼠抵御以实验手段诱发的哮喘 。 这是首次证明肠道微生物的改变能影响哮喘的发展 。 实验室研究还发现, 将苗条老鼠肠道的微生物引入肥胖老鼠体内能帮助后者减重(反之亦然, 将胖老鼠的肠道微生物引入瘦老鼠体内会让瘦老鼠增重) 。
这些研究的现实意义十分明显:我们的健康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体内是否有一个稳健而多样化的微生物群落, 并且, 在儿童时期便奠定肠道健康尤其重要 。
在出生后的前几个月, 我们体内的微生物群落不那么健全和稳定 。 在这个时期, 它们发生的任何剧烈改变将有更大几率产生永久效应, 并影响我们的长期健康 。
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 细菌便开始进驻我们体内, 拉开了一系列基础生物进程的序幕, 包括我们免疫系统的发育 。 出生之前, 我们肠道粘膜满是不成熟的免疫细胞 。 当细菌住进来, 免疫细胞产生反应, 开始变化和倍增 。 它们甚至进入身体其它部位, 将它们从“入侵者”那里获得的信息教给别的细胞 。 如果缺少这样的交互, 我们的免疫系统会一直稚嫩而脆弱, 无力正确抵御疾病 。
人类历史上没有哪个时期的孩子在像现在一样干净的环境中成长 。
科学家尚未弄清微生物究竟如何在分子水平完成了上述工作, 但我们知道, 大多数细菌会调教免疫细胞去忍受它们, 然而一些细菌——会导致疾病的病原体——会触发强烈抵抗 。 其结果就是, 肠道内部建立起相对可控及和谐的环境 。
微生物的另一个基本功能是辅助调节新陈代谢 。 跟其它动物一样, 人类通过在肠道中消化和吸收食物来获取能量 。 除了帮助我们消化那些我们的肠道自身无法处理的食物, 细菌生产的化合物影响着我们如何使用或储存体内的能量 。 新的研究还显示, 我们体内的微生物群落在促进神经发育、甚至在维持血管健康方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