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泡脚秘方大曝光( 二 )


加盐:一平勺, 适用上焦有火, 经常眼红, 牙痛, 咽痛, 性急爱生气, 急噪心烦, 上火下寒, 腿脚肿胀 。
加花椒:10--30粒, 适用脚汗, 脚臭, 脚气, 湿疹 。
加艾叶:一小把煮后用, 适用呼吸系统疾病, 如咳嗽, 慢性气管炎, 支气管炎,
肺气肿哮喘 。
泡脚后按摩磕脚, 磕脚方法:趴在床上, 小腿翘起来, 双脚互相磕打15--30分钟,
《中药泡脚方-2》
(三类人不适合热水泡脚)
●长期糖尿病患者泡脚易烫伤
长期糖尿病患者往往已经出现神经病变, 末梢神经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温度, 并且这种病变非常隐蔽, 患者本身还不知道 。 其具体表现为患者感知不出水温, 这样就极易被烫伤 。 另外, 水温高易引发足部感染, 加速糖尿病患者足病情的恶化 。
因此, 建议糖尿病患者泡脚时先试好水温, 再把脚放进水里, 温度以37℃为宜 。
●心脑血管患者不适宜
高水温使神经受到刺激, 毛细血管扩张 。 高温加速了血液流量, 短时间内增加了心脏、血管的负担, 有加重病情的危险, 因此患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不适宜用过热的水泡脚 。
●冻脚不能烫
有些人一到冬天就习惯性冻脚, 就想用热水暖暖脚, 这样做不可取 。 脚被冻了, 说明受到极冷风寒的侵袭, 温度低过身体正常耐受程度, 皮肤、肌肉处于僵硬状态 。 此时若突然用热水烫脚, 会使温度从冷到骤热, 皮肤、肌肉经受不起几十摄氏度巨大的温差, 从而加重了冻脚的病情, 严重的甚至会使肌肉与骨剥离 。
养生:冬季泡脚三注意
冬季天冷, 人们喜欢睡前用热水泡泡脚, 以促进脚部血液循环, 消除疲劳, 改善睡眠 。 但泡脚除了注意水温适宜外, 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 泡脚时间不宜过长以15~30分钟为宜 。 在泡脚过程中, 由于人体血液循环加快, 心率也比平时快, 时间太长的话, 容易增加心脏负担 。
另外, 由于更多的血液会涌向下肢, 体质虚弱者容易因脑部供血不足而感到头晕, 严重者甚至会发生昏厥 。 其中,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应格外注意, 如果有胸闷、头晕的感觉, 应暂时停止泡脚, 马上躺在床上休息 。
第二, 饭后半小时不宜泡脚
吃完饭后, 人体内大部分血液都流向消化道, 如果饭后立即用热水泡脚, 本该流向消化系统的血液转而流向下肢, 日久会影响消化吸收而导致营养缺乏 。 因此, 最好吃完饭过1小时后再洗脚 。
第三, 中药泡脚最好用木盆或搪瓷盆
许多患有足跟痛、失眠、痛经、高血压病的患者, 常用中药泡脚来辅助治疗, 但不要用铜盆等金属盆, 因为此类盆中的化学成分不稳定, 容易与中药中的鞣酸发生反应, 生成鞣酸铁等有害物质, 使药物的疗效大打折扣 。
用啥来泡脚不让你痛经?
中药泡脚, 每次30分钟以上, 持续3个月就能见效
女性月经期一般都会比较烦躁, 尤其是患有痛经的人, 经常会因此影响工作、学习和休息, 如果您正受痛经困扰, 尝试过多种治疗都没好转, 不妨试试在家用中药泡脚, 或许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
所有的适龄女性皆可以采用中药泡脚的方法来调理身体 。 但不同体质或者不同的辨证类型, 在用药方面会有不同的选择 。
气滞血淤型
其症状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 经血色暗而带有血块 。 针对此类症状的人, 应调和气血, 化淤止痛 。 因为“女子以肝为本”, 泡脚所选药物多以入足厥阴肝经的药物为主, 并加入适量的引经药醋, 如用青皮、乌药、益母草各30克, 川芎、红花各10克 。 加入约两升水, 50毫升左右的醋, 大火煮开, 再用小火煎煮30分钟, 等药冷却至50℃时连渣倒入盆中泡脚, 盆中药液量应该浸没踝关节, 如果药液不足量, 可加适量温水 。 脚在药中不停地活动, 让足底接受药渣轻微的物理刺激, 每次30分钟以上 。
阳虚寒盛型
其症状表现为下腹冷痛, 热敷痛减, 手脚发冷 。 需用温经散寒的原理止痛 。 因为中医有这样一种说法:“肾主一身阳”, 泡脚所选药物应该多以入足少阴肾经的药物为主, 并加入适量引经药咸水, 比如可用肉桂、丁香、乌药、当归、川芎各15克, 干姜、小茴、吴茱萸各6克, 食盐少许, 煎水泡脚 。
气亏血虚型
其症状表现为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 用手按腹部也会有轻微的疼痛感, 月经量少、色淡, 需要通过补气养血调经 。 中医上称作“脾统血”, 泡脚所选药物应该多以入足太阴脾经的药物为主, 并加入适量的引经药甜水, 比如可以用白芍、当归、川芎、熟地、白术、杜仲、黄芪各15克, 饴糖适量, 煮水泡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