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功十二大劲 内功图说( 五 )


阐 释
内功已成 , 头亦可胜人 。头为七拳之一 , 故有胜人用头之法 。此经总结有“侧撞、正撞”二法 。侧撞者 , 用额角;有左额角 , 右额角 , 所谓敌在吾前 , 吾侧身用额角部位撞击 。正撞者 , 用前额头 , 即印堂、神庭 , 额部正中位置 , 所谓敌在吾上 , 吾正撞击而去也 。不管侧撞、正撞 , 皆击打对手鼻梁、太阳穴、胸腹部位 。不可用后脑勺部位 , 此处骨壁最薄而脆弱;更不能用百会穴前的囟门处 。凡用头撞击时 , 必须防备对手的手、肘、肩等部位的攻击 。用头攻击之妙在借机用势 , 纯以巧胜 , 正所谓“善胜者 , 其势险 , 节贵短” 。所用之时机:“两手搬开用头击 , 正中一线侧太阳 , 你搬我搬皆如是 , 伤敌额头撞鼻梁” 。无内劲功夫者 , 千万不可用之;不得用法真传者 , 莫要乱用 , 以防自伤 。

第六大劲曰:三门
三门者 , 肩也 。用肩三法 , 须垂吾手 , 或收手贴住两股 , 以小身用之 , 或侧用 , 或平用 , 或用之于上 , 或用之于下 , 俱在合战散门内 , 难以尽注 , 大抵有内功以后方可用之 。
阐 释
肩为第三道防线 , 又名三门、内门 。用肩有“八面肩头”之用法:直肩 , 压下肩 , 倒后肩 , 倒前肩 , 射起肩 , 陡起肩 , 凝、挺肩 。经文所述用肩有三法 , 乃言用肩的靠法 。一曰俯肩靠;二曰侧肩靠;三曰后肩靠 。
俯肩靠:又名七寸靠 , 乃因对方采掳我手 , 我顺势借力俯肩靠击彼胸腹 , 彼必跌翻矣 。拳诀云:“俯肩一靠破铜墙” , 即指此法尔 。太极拳门的“海底针”式 , 首选就是俯肩靠击的法式 , 继之以挑打补招以胜之 。
侧肩靠:即用双肩左右的外侧(肩髃穴处)靠击对手 。此法常用于对手破解我左右直拳时 , 侧肩靠击 。太极拳的的野马分鬃、白鹤亮翅式 , 皆藏有侧肩靠击在其中 , 即挑打分托带靠击之谓也 。
后肩靠:又名肩后靠 。常用于对手抢我左右外门 , 披身而进 , 用套步时 , 吾可顺势用左右肩背骨后靠击打对手 。
凡运用靠法 , 必先有偷步在前以予支撑 , 以防靠空被跌 。靠法之用 , 属于近身短兵深入险地之战 , 故必“泼皮胆大”、功夫炉火纯青方可用之 。经文所言:“大抵有内功以后方可用之” , 是说有系列功法的内功修炼 , 内劲具备“神以知来 , 智以藏往”者 , 方才具备“神窥其势 , 意觇其隙”的随机用势之能力 , 才能用此短兵 , 深入险地而一战胜之 。“善战者 , 其势险 , 节贵短 。”即言靠法之用 。
凡运用靠法 , 皆是顺势借力 , 乘虚而入 , 对手不知不觉 , 方为上乘 。靠非撞也 , 故被靠击者 , 不知如何即被跌飞而出 , 身上毫无疼痛之感觉 , 只觉得被靠击之势 , 浑厚不可阻挡 。这又是经文所言:“有内功以后方可用之”的内容之一 。内劲泓浓 , 靠如山崩地裂之势 。
善用靠法者 , 可在破解对手攻击的同时又以靠法攻击着对手 , 有一招两用的功能作用及效果 。靠法的实施即可单靠取胜 , 又可连续靠击;即可用于手法、肘法之后 , 又可靠法造势 , 继以其它攻防招法攻击制胜;即可接手即靠 , 亦可在诸攻防招法中运用靠法收功 , 所以经文说:“难以尽注 , 俱在合战散门内” 。我今给予了教详细的论述 , 也是便于习拳者修炼、运用 。其用法之妙 , 不得明师所传不易得其窍要 。

第七大劲 曰:二门
二门者 , 肘也 。在劲在十二大劲中成之最速 。其用有二:曰横肘 , 曰竖肘 。竖肘者 , 竖吾手头在吾面侧以肘攻人也;横肘者 , 横吾手头在吾怀中以肘攻人也 。用法虽多 , 必本乎也 。
阐 释
手为头门 , 肘为二门 , 肩为三门 , 此乃纵深的三门定位分法 , 来源于三才法说 。虽曰三门 , 既是防守时纵深的外、中、内三道防线 , 同时又是进攻的三支奇兵 。故三门之手、肘、肩的用法 , 有防守护身之功能作用 , 又具有攻击制胜之功能效用;然必与下边胯、膝、足的步法;中间腰、脊、颈的身法 , 三法合一而用 , 才最为完善;才能有“梢节领 , 中节随、根节催 , 三节齐到力增加”的攻敌制胜、防守缜密、无懈可击的一派堂堂正正的拳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