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读图6.2《亚洲的范围》,找出亚洲的纬度位置
①最北:81°N;最南:11°S;
②最东:170°W;最西:26°E
3.读图6.2《亚洲的范围》,了解亚洲被哪些大洲和大洋包围?
亚洲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北、东、南分别濒临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西面与欧洲毗邻,西南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
[学以致用]:读图6.23“北美洲的位置和范围”,
1.简述北美洲的半球位置 。
2.说出北美洲的经纬度位置 。
3.找出北美洲周围的大洋、大洲,说出它们分别位于北美洲的方位,归纳北美洲的海陆位置特点 。
[活动]:师生互动,完成第5页活动题:比较北美洲和亚洲的位置和范围差异 。
四、课堂小结:
认识区域,首先要认识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等方面加以描述 。
五、作业安排:
完成地理填充图册同步练习 。
高一地理教案广东版5
【教材说明】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后两个标题内容 。本节内容是:体会聚落差异源自环境差异,认识聚落与环境的关系;了解聚落的发展表现,在变化中发现问题――传统聚落在消失,在探讨传统聚落价值中认识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 。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应该以体验领悟、分析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体验人地关系的和谐与发展,顺应学生心理发展趋势,深入浅出地突破学生学习的畏难心理,了解地理知识的现实和应用价值,在思想上获得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产生无限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创造力 。为其合作学习、多元化学习、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
(2)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理解聚落是环境的产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更好地发展 。
(2)通过理解体会传统聚落的内涵与价值,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聚落与环境的相互适应,进一步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
(2)体会人类文明的发达程度和思想实践上的智慧高度,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
(3)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乐于分析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乐于合作与交流 。
【教学重点】
聚落对环境的适应表现,保护传统聚落的意义 。
【教学难点】
聚落对环境的适应表现 。
【教学方法】
整个教学过程运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问题引导法、交流合作法、自主学习法 。
【教学过程】
一、推陈出新,创设情境
展示课件中不同聚落的图片,启发学生分析:分出乡村还是城市,人们从事什么样的劳动生产活动,师生互动得出聚落的本质差异在于劳动生产方式 。
转承:劳动生产方式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适应环境,谋求生存与发展的手段,所以必须立足于环境 。因而,聚落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课件演示)
二、水到渠成,新知分布
1.聚落与环境
师:探究事物间的关系必须弄清两个方面:(1)弄清两者之间的作用与影响 。(2)理解相互适应表现 。
师生共同分析归纳教材中影响聚落分布的自然和人文因素 。
设计意图:学生可以根据书上的图,还可以联系生活,活跃了思维并勇于探索发现和推断,使他们在参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自信,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
师:聚落是环境的产物 。(学生认同后继续)是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 。不仅具有鲜明的环境特征,还深刻地体现了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智慧和改造水平 。
展示课件中东南-带雨林区的民居,西-带沙漠区的民居,学生讨论 。
转承:民居建筑适应于环境,更适用于生活,它体现了环境更体现了人类的智慧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聚落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 。可以说:传统聚落记录人类智慧的发展进程,它是浓缩了的历史,而现代民居则体现了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并在飞速发展中 。
2.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师: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回望历史,农耕文明的发展,生态退化出现了;如辉煌的巴比伦古国就是在发展农耕中,生态恶化后过早陨落的;工业文明的发展,环境污染随之而来 。所以我们在发展与变革中,一定要顺应自然规律,权衡利弊,以保证进一步的发展 。聚落的发展我们应如何面对呢?(课件演示)
推荐阅读
- 职高一年级地理教案
- 高一地理教案湘教版 高一地理教案第二章
- 求大神解答草坪灯灯高一般为多少
- 部编版六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案参考
- 六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教案与课件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经典案例
- 我有一个梦想高一下册语文教案
- 语文三年级下册复习课教案
- 预防地震小知识安全教案 幼儿园地震小知识安全教案
- 消防小常识安全教育教案 地震小常识安全教育教案
- 安全常识地震教案 安全常识,地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