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期末复习资料汇总,记得收藏( 五 )


第五部分 散文记叙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一、要把握文章“线索” 。
二、要抓住散文的“文眼” 。
“文眼”指文中最能揭示题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句子或关键性词语 。 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喷发口 , 是文章思想感情的焦点 , 同时也对文章的结构起着支配统摄作用 。
三、要借助想像领会作品的内涵 。
阅读散文就要进行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想像、联想和补充 。 把自己的想像和作者的想像融合在一起 , 以丰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 , 填补文中的结构空间 。
四、要体会散文的意境 。
意境 , 就是作者把深刻的思想、动人的感情 , 通过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来 , 达到情与物融合、意与景交织 , 以唤起读者的联想 , 产生动人的艺术效果 。 1.融情于景 , 情景交融 。 2.想象、联想和象征手法的运用3.细处落笔 , 以小见大 。 4.侧面暗示 。
五、要仔细品味散文的语言 。 (从修辞方法或者表达方式分析)
1.品味散文语言朴实自然美 。  2.品味散文语言的含蓄美 。 3.散文语言富有音乐美 , 具有诗情画意 ,。
六、散文特点:
“形”(材料)散而“神”(中心)不散
主要内容+思想感情(1)借景抒情的散文:运用“描写了……抒发了……”格式(2)借物喻人的散文:运用“描写了……赞美了……”格式(3)托物言志的散文:运用“描写了……启示了……”格式
第六部分 诗歌
一、如何赏析诗文中所喜欢的句子
1.从修辞手法上分析;(修辞方法的作用)2.从该句在诗歌中的作用;(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前后照应、画龙点睛……)3.从语言风格上(豪放、婉约……);4.从用语、遣词准确传神巧妙;5.从蕴含的哲理 , 给你的启示 。 6.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听、视、嗅、味、触觉) 。
二、古代诗歌的分类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 古体诗 , 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 ② 近体诗 , 包括律诗(分五律和七律 。 全诗八句 , 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 )和绝句 。  ③ 词 , 又称为诗余、长短句等 。 (词按长短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 ) ④ 曲 , 又称为词余 。 2.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① 写景抒情诗 , 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 。 其风格清新自然 。 ② 咏物言志诗 , 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 , 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 , 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 ③ 感怀诗 , 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 , 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 ④咏史诗 , 以历史典故为题材 , 或表明自己的看法 , 或借古讽今 , 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 ⑤边塞诗 , 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 , 或抒发战士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 , 风格悲壮宏浑 , 笔势豪放 。
第七部分 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 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 。 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 , 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 , 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 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 , 运用眼前之物 , 寄托深远之意 。 2.衬托 :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 。 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 , 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 , 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 , 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 , 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 , 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 6.侧面(间接)描写:作用: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 , 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 , 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 , 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 )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 , 情节严丝合缝 。 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 , 整体感强 , 突出主题 。 议论文:强化××论点 。 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 , 增加情感的深度 。 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 , 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 性格更鲜明突出 , 情节更生动感人 。 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 , 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 。 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