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优质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理论、实施策略、操作指南( 二 )


正式的合作学习
“在新闻写作课上 , 老师布置了四个采访主题 。 老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自认领一个主题 , 并完成最终的采访报告 。 ”
这个例子中 , 学生们的小组合作任务是经由教师事先设计好的 , 学生们不管分得哪个主题 , 完成哪个的任务 , 都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完成最终的采访报告 , 是典型的正式的合作学习例子 。
· 非正式的合作学习
“在新闻写作课上 , 为了让学生集思广益 , 思考好的心理描写有什么特点 , 老师让学生临时结成小组 , 进行头脑风暴 。 ”
这个例子中 , 学生们的小组合作任务是由老师临时发起的 , 任务也相对较轻量 , 是典型的非正式的合作学习 。 这种合作学习方式一般会出现在开课时的思考、课中对重点问题的讨论、课末时的小组总结 。
· 合作学习小组
“在写作课上 , 老师让4~5个学生组成长期的写作共学小组 。 每周小组成员之间都要互评写作作品 , 取长补短 , 以促进彼此的写作水平的持续提升 。 ”
这个例子中 , 学生们基于提升写作水平的目的而组成长期的学习小组 , 有组织地开展学习活动 , 是典型的合作学习小组 。
合作学习的五个元素
要让合作学习真的有效 , 老师们不妨从合作学习的五个元素入手 , 因为不论哪种合作学习 , 都应该具备这些元素:积极互依(Positive Interdependence)、个人责任(IndividualAccountability)、互动(Interaction)、团队合作技能(Collaborative Skills)、团队进度(Group Processing) 。
【操作|优质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理论、实施策略、操作指南】· 积极互依
“积极互依”有下述几层意思:首先 , 团队任务(目标)的达成 , 需要团队成员彼此的互相支持 。 其次 , 团队成员完成分配给自己的任务 , 将有助于团队整体目标的达成 。 最后 , 任何成员如果未能履行团队责任 , 那么全队都将承受苦果 。
来看一个例子 , 判断该情景是否符合“积极互依” 。
“在新闻写作课上 , 老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采访报告 。 在评价设计上 , 老师只评价小组成员的个人工作 , 例如文案撰写 , 但是不把小组的整体产出划在评价范围内 。 ”
上述情景不符合“积极互依” , 因为缺乏一个团队的整体目标 , 学生们只需要完成自己的部分 , 不必为整体产出进行努力(整体的产出不评价) , 那么在这个情境中 , 学生即使没能完成自己负责的部分 , 也不会得到来自团队层面的敦促、鼓励、催促 。
可以看到 , 如果团队成员之间不存在积极互依 , 合作学习的很多美好结果也就无法产生 , 而小组内部也不会对学生个体的学习与成长发挥促进作用 。
· 个人责任
“个人责任"是指每位小组成员都需要对自己承担的团队任务的相应部分来负责 , 具体包括(且不限于)掌握相应学习材料、保质保量地在规定时限内完成产出、必要的时候与团队同步进度等 。
还是来看一个例子 , 判断该情景是否符合“个人责任” 。
“在新闻写作课上 , 老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采访报告 。 在评价设计上 , 老师只根据小组的整体产出给所有的成员评出一个同样的分数 , 不考虑小组成员个人的表现 。 ”
该情景也不符合“个人责任” 。 学生的个人表现(包括学术水平、贡献度等)在本情景中均没有被教师所关注 , 那么学生就很可能单纯地“对付”完成团队的整体产出 , 而个体行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不受约束 , 也没有被激励到 。
由此 , 学生很有可能出现“搭顺风车”“摸鱼”的情况 , 顺便“混”到一个整体的分数 , 学生完全没有学到知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