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因|“差生”是个伪概念( 三 )


在统计数据中学困生在离异家庭中的比例较高 , 不良家庭结构是造成孩子学习困难的主要因素之一 , 这些家庭往往给予孩子在学习上的正向关注不够多 , 没有足够的时间陪伴、教导孩子 , 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
闫嵘教授着重提到了父母对孩子的语言伤害和语言暴力 。 在这样的案例中 , 孩子总是会提起记忆中最伤害他们的话语 。 父母本来是孩子最相信、最能依靠的人 , 但每当父母将粗暴的言语、差生的标签都丢给自己孩子时 , 长此以往 , 孩子们也逐渐“相信”了父母对自己的评价 , 而语言伤害的诱因多半都是考试成绩、班级名次不理想 。
2、不良师生关系——阻碍动力和兴趣的直接原因
成绩不好是学不会吗?其实很多时候问题根源在于不想学 。
这就是师生关系对学生学习动力和兴趣的直接影响 。 闫嵘教授曾干预过一名学困生 , 当时他已经到了高中阶段 。 但是当孩子被问到他的英语成绩如何开始变差的 , 这名学困生提到了三年级时的英语老师 。
起初老师只是因为学生字写得差 , 便当着全班同学的面 , 把他的英文卷子撕掉了 , 从那时起他就再也不愿意学英语了 。 随着学习动力和意愿不足 , 他的英语成绩越来越差 , 到了高中已经到了“学困”的状态 。
这显示了学习意愿和学业成绩之间强烈的关联 , 而老师在其中起到促进还是阻碍的作用则至关重要 。

成因|“差生”是个伪概念
文章图片

3、同伴关系——最隐蔽的影响因素
闫嵘教授的研究结果显示 , 跟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相比 , 同伴关系处于更隐蔽的状态 , 它很微妙 。
比如虽然我们倡导平等 , 但学习成绩的好坏会在班级形成一种无形的“上下等级”关系 。 经常受老师表扬的优等生 , 更容易获得老师的信任和班级事务的优先权 , 这就是一种优越感和特权 。
更进一步来看 , 不平等的班级氛围会让孩子产生对权力、地位、控制的追求 , 那就有可能滋生社会性霸凌 , 而处于“不利”地位的中下等生和学困生很可能成为受霸凌的对象 。
不过在闫嵘教授的分析中 , 还出现了更糟糕的“认同”心理 。 很多学困生声称他们觉得优等生“看不起”自己 , 在这种认知的影响下 , 就连他们自己也觉得“配不上”优等生 , 没资格跟他们一起玩 。
加上“优等生”各方面都优秀 , “差生”各方面都差这样主观且不公平的评定标准 , 一旦学困生和优等生在除学业之外的其他方面发生冲突 , 很少有人会真正客观公正地看待问题 。

成因|“差生”是个伪概念
文章图片

4、三种不良关系组成的社会生态 , 也许会产生人生最大的悲剧
闫嵘教授从长达二十余年的教育心理学研究结果中总结出 , 以上三种关系对学生发展(无论学业表现如何)的影响很多时候是叠加的 , 就像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 这种状态下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将达到最大 。
比如之前引起过广泛讨论的电影《少年的你》 , 片中魏莱和陈念都是优等生 , 但当霸凌发生的时候 , 老师和父母几乎一无所知 , 可见班级中同伴关系的隐蔽性 。
陈念甚至没有跟母亲提到过自己被霸凌的事 , 这说明亲子关系中都是无效沟通 , 没有支持系统;当她转向老师 , 也没获得信任和帮助 , 最终反而是找到一个社会上的“不良少年”来保护自己 。
在重重不良关系之中 , 优等生陈念最终也以遗憾收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