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教版高一语文教材新编授课教案五篇( 三 )


(总结)作为一篇史论文 , 属于广义的议论文 , 本文论点鲜明 , 论证逐步推进 , 逻辑层次井然 , 论证方法多样 , (要说明一下的是这些论证方法分类的标准并不完全统一) , 说理有力 , 
作为史论 , 本文由评论历史到针砭时弊过渡自然 , 讽谏当朝统治者的写作意图委婉但并不隐晦 , 主张明确 , 立场鲜明 , 表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强烈的社会责任心 。
因此本文是一篇比较典范的史论文 , 可供我们参考和借鉴 。
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案2
《病梅馆记》
教学目标
1.认识龚自珍反对-人才 , 追求个性解放的积极意义及其局限性 。
2.体会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
3.掌握活用实词及积累相应的实词、虚词 。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 。
2.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 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感情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初中时我们学过“九州生气恃风雷”一诗 , 诗作想象奇异 , 奔放豪迈 , 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 热切盼望新兴社会力量出现 , 一扫死气沉沉的政治局面 , 这首诗的作者就是近代杰出的思想家 , 文学家龚自珍 。今天 , 我们来学习龚自珍的一篇小品文《病梅馆记》
二、作家作品

三、解题
从题目字面上看 , 本文写作对象是“梅” , 落笔重点在“病”字上 , 引起读者深思 。作者采用象征手法 , 托物言志 , 以梅议政 , 含意隽象 。
四、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正音
欹(qī)蟠(pán)诏(zhào)
鬻(yù)诟(gòu)遏(è)暇(_iá)
2.学生对照原文书-释 , 疏通文意 。
第1段:剖析产生病梅原因 。
第2段:表明自己病梅的行动和决心 。
第3段:抒写自己辟馆病梅的苦心 。
3.学生齐读课文 , 深入体会 。
4.找出文中所用比喻 , 进行分析 。
梅花:人才 。
斫其正:对正直人才进行摧残 。
删其密:大批人才遭到压抑 。
夭其稚枝:新生力量被扼杀 。
锄其直:忠负之士受扼杀 , - 。
五、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二、三 。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疏通了文章大意 , 这节课我们就一些重点语句、段落进行讨论 。
二、讨论学习
1.为什么文章开头起笔先写梅的产地?
明确:产梅之地多 , 喻天下人才多 , “皆”字隐示产梅之盛 。
2.将梅的“曲和直” , “疏和密” , “欹和正”对照着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几句话道出了病态社会的病态的评梅标准 , 实则是统治阶级选择人才的标准 。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 -者忌恨和扼杀那些正直的 , 有骨气的 , 生气勃勃的人才 , 而要人们变为委曲 , 邪侫 , 毫无生气的庸才和奴才 。
3.“文人画士”“心知其意”却不敢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他们心中虽默许这一标准 , 却不敢出开用这一标准云衡量“天下之梅” , 实际是不敢把自己的政治目的直接暴露出来 。
4.那些封建统治者的帮凶的具体做了什么?
(用原文回答)
“斫其正 , 养其旁条 , 删其密 , 夭其稚枝 , 锄其直 , 遏其生气” 。
5.目睹梅的病态 , 作者发出了“誓疗”的决心 , 具体是怎样疗梅的呢?
明确:“纵之顺之 , 毁其盆 , 悉埋于地 , 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 , 必复之全之 。”
这里的“必”与上文的“誓”呼应 , 表达了作者疗梅必见成效才罢休的决心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 , 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 无不表现作者追求个性解放 , 要“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迫切心情 , 这也正是他-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 。
6.文章结尾用一长句有力结束全文 ,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在黑暗现实中 , 面对强大的反动势力 , 作者有“疗梅”的决心却自责能力渺小 , 以感叹领起 , 抒发了自己的有余而力不足的感慨 。作者意变革现实 , 提倡个性解放 , 主张爱惜人才、培养人才 , 这几点是有积极意义的 , 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写道:“落红不是无情物 , 化作春泥更护花”正是这种抱负的写照 , 表达了作者坚持战斗 , 为改造社会奋斗不息的决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