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版高一语文书 2022年新版高一语文教案( 二 )


对其身:耻学于师 。
作者的议论: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
c.横比
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
土大夫:群聚而笑之 。
作者的观点: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4.分析第三段:
(1)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阐述什么观点?作出什么论断?
讨论后明确:用孔子的言和行两方面的事例论证“圣人无常师”的论点,最后作者从孔子的事例中推断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的结论 。
(2)本段的分论点?所用的论证方法?
讨论后明确:圣人无常师 。举例论证 。
5.分析第四段:
提问:(1)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2)这段文字的作用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
(1)作者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的有力批判;既针砭时弊,又通过赞扬李蟠倡导从师 。
(2)说明写作本文的原因 。
二、欣赏品味
问题: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讨论后明确:
(1)整句散句结合:整齐的排偶句和灵活的散句交错运用,配合自然,错落有致 。
(2)一个意思,多种句式 。第二段结语一句比一句重 。
(3)顶真修辞手法的运用 。如:“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三、课堂训练
(1)完成课后练习第二、三、四题 。
(2)背诵全文 。
2020年新版高一语文教案3
病梅馆记(一)
教学目标
1.认识龚自珍反对束缚人才,追求个性解放的积极意义及其局限性 。
2.体会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
3.掌握活用实词及积累相应的实词、虚词 。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 。
2.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感情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初中时我们学过“九州生气恃风雷”一诗,诗作想象奇异,奔放豪迈,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热切盼望新兴社会力量出现,一扫死气沉沉的政治局面,这首诗的作者就是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 。今天,我们来学习龚自珍的一篇小品文《病梅馆记》
二、作家作品

三、解题
【2022年新版高一语文书 2022年新版高一语文教案】从题目字面上看,本文写作对象是“梅”,落笔重点在“病”字上,引起读者深思 。作者采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以梅议政,含意隽象 。
四、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正音
欹(qī)蟠(pán)诏(zhào)
鬻(yù)诟(gòu)遏(è)暇(xiá)
2.学生对照原文书下注释,疏通文意 。
第1段:剖析产生病梅原因 。
第2段:表明自己病梅的行动和决心 。
第3段:抒写自己辟馆病梅的苦心 。
3.学生齐读课文,深入体会 。
4.找出文中所用比喻,进行分析 。
梅花:人才 。
斫其正:对正直人才进行摧残 。
删其密:大批人才遭到压抑 。
夭其稚枝:新生力量被扼杀 。
锄其直:忠负之士受扼杀,迫害 。
五、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二、三 。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疏通了文章大意,这节课我们就一些重点语句、段落进行讨论 。
二、讨论学习
1.为什么文章开头起笔先写梅的产地?
明确:产梅之地多,喻天下人才多,“皆”字隐示产梅之盛 。
2.将梅的“曲和直”,“疏和密”,“欹和正”对照着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几句话道出了病态社会的病态的评梅标准,实则是统治阶级选择人才的标准 。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者忌恨和扼杀那些正直的,有骨气的,生气勃勃的人才,而要人们变为委曲,邪侫,毫无生气的庸才和奴才 。
3.“文人画士”“心知其意”却不敢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他们心中虽默许这一标准,却不敢出开用这一标准云衡量“天下之梅”,实际是不敢把自己的政治目的直接暴露出来 。
4.那些封建统治者的帮凶的具体做了什么?
(用原文回答)
“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 。
5.目睹梅的病态,作者发出了“誓疗”的决心,具体是怎样疗梅的呢?
明确:“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
这里的“必”与上文的“誓”呼应,表达了作者疗梅必见成效才罢休的决心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无不表现作者追求个性解放,要“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迫切心情,这也正是他民主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