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教学设计7篇

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由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估等子系统所组成,各子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物理教学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
高三物理教学设计1
说教材:
《牛顿第三定律》是司南版必修1第六章“力与运动”第3节的内容 。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本章主要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是高中物理的基础,所以本章内容教学的好坏关系到高中物理教学的成败,因此本章的教学尤其重要 。本节的主要教学内容有: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
2、牛顿第三定律 。
3、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 。
本节讲述研究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牛顿第三定律,揭示了力作用的相互性 。结合教材的内容和特点,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培养学生 。按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课标提出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能用该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
3、能区分一对平衡力与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 。
过程与方法
学习研究物理现象,总结规律的方法 。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

高一学生的思维具有单一性,定势性,并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变,本节的重点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的难点是: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一对平衡力与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区别 。
说教法
物理教学重在启发思维,教会方法 。学生对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师指导学生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总结出牛顿第三定律 。教师通过实例来引导学生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并利用实物或作图法进行分析,进一步的区别一对平衡力与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 。使学生全面的理解教材,把握重、难点 。因此,本节课综合运用直观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归纳总结并结合多媒体手段 。在教学中,加强师生双向活动,合理提问、评价,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 。
说学法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现代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更加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在学习了牛顿第一、第二定律的基础上,知道作用力、反作用力的概念 。来引导学生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实验探究,分析、总结实验结论 。总结出牛顿第三定律 。并通过实例讲解,使学生理解牛顿第三定律 。巧用提问、评价激活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在轻松、自主、讨论的学习环境下完成学习任务 。
说教学过程
从以上分析,教学中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 。紧抓重点突破难点 。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
教师举生活中的实例,学生觉得很简单,这时教师把例子转化为物理模型,进行受力分析 。定性的说明力是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同时把学生的思维带入课堂 。
2、新课教学
教师复习:力的概念,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并举例说明 。那么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那么桌面会对手有力的作用吗?引导学生作图分析,教师引出作用力、反作用力的概念 。提出问题: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有着怎样的关系?提供实验仪器:两个弹簧测力计 。学生进行分组设计实验,讨论、归纳总结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在学生对牛顿第三定律的形成过程有了体验后,教师给出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用一些概念辨析的题目来帮助学生理解牛顿第三定律 。从中,学生有疑难点是: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这是教师通过举例,作图分析,详细讲解来区别,并列表对比分析 。

相同点及不同点
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大、反向、共线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一定是同性质的力同时产生、消灭力的作用效果不能抵消
一对平衡力同一物体力的性质不一定相同不一定同时产生、消灭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抵消
教师总结本节的内容,再进行例题的讲解与巩固,使学生学习的知识具有稳定性 。最后布置作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