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教学设计7篇( 三 )


3.实验设计:利用递进式提问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
设问目的
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如何保持电阻R不变?
明确选用定值电阻R
如何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U?
明确滑动变阻器在本实验中的作用
需要用到哪些实验器材?
让学生明白实验器材的选择方法
如何连接所选用的实验器材?
锻炼学生设计实验电路的能力
马上要开始实验了,实验前我们还要准备什么?
锻炼学生设计实验步骤的能力,理清实验思路
根据大家的实验步骤,有什么特别要注意的地方吗?
提醒学生实验注意事项,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
4.分组探究实验:教师组织学生开始分组探究实验,现场进行指导,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协助完成探究实验 。
5.评估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自己的探究活动进行展示、回顾、分析,思考设计方案有无不合理的地方,操作有无失误,测量结果是否可靠?
七、教学效果设想
因本节课是在充分分析了教材、学生情况等进行了重点、难点的拟定、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环节的设置,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以递进式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顺利进行实验设计、完成实验 。应该说,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难度大幅度下降,更容易掌握新知识,同时也能够从本节课的学习中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法”以及为下一节《欧姆定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这样的课堂设计,会比较有效地达到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 。
高三物理教学设计3
教学分析
电动势是本章的一个难点 。教科书明确提出了“非静电力”的概念,让学生从功和能的角度理解非静电力,知道非静电力在电路中所起的作用,并能从“非静电力”做功的角度去理解电动势的概念 。
同时为了降低难度,教科书直接给出了电动势的定义式,但只是说“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非静电力把1C的正电荷在电源内从负极移送到正极所做的功”,没有用比值的方法严格定义 。电源的内阻在后面的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学习中很重要,本节作了一些铺垫 。
我们常说要让学生经历科学过程,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学生可以通过讨论或实验认识新的规律,通过阅读来了解前人的工作过程,跟着教师的思路一环套一环地接受新的概念等,这都是经历科学过程的不同形式 。
教学目标
1.知道电源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为电能的装置 。
2.了解电路中(电源外部和内部)自由电荷定向移动过程中,静电力和非静电力做功与能量转化的关系 。
3.了解电源电动势的基本含义,知道它的定义式 。
4.理解电源内电阻 。
教学重点难点
电动势概念的建立是重点也是难点 。此套书多处对“通过做功研究能量”的思想都有阐述和铺垫,此处再次运用这种功能关系的观点来学习电动势 。可以使学生对电源电动势有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理性思维习惯 。本节课从静电力做功和非静电力做功进行比较建立电动势的概念 。也为后面第7节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学习作了铺垫 。
教学方法与手段
实验演示、逻辑推理 。在电压和电动势这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中通过静电力做功和非静电力做功进行比较教学,建立新的概念 。
课前准备
教学媒体
金属板、酸溶液、灵敏电流计、多种型号的干电池、学生电源、导线、电键、小灯泡、投影仪 。
知识准备
1.课前复习:电势差的定义式:U=Wq
2.课前说明:在金属导体中,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是自由电子,由于它们带负电荷,电子向某一方向的定向移动相当于正电荷向相反方向的定向移动 。为了方便本节按照正电荷移动的说法进行讨论 。
高三物理教学设计4
一、说教材分析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直线运动第六节,本节内容是运动学部分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是在“位移”、“速度”、“平均速度”、“加速度”等概念的基础之上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总结,又是以后学习动力学知识的基础,所以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
二、说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思维活跃,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刚刚学习过位移、速度、平均速度、加速度等概念,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含义有一定的了解;已经有了采用观察、归纳、讨论、公式、图象等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学生对物理新内容的学习有相当的兴趣和积极性 。但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等方面的发展不够均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