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期末工作总结 高三语文工作总结10篇( 七 )


高三语文工作总结7
今年高考语文试卷在考试内容和结构上与去年大体相当,但我们的平均分却很不理想 。在这里我不再说我们的生源有多差,也不再说我们学生的基础有多差,否则就有找借口掩饰自己之嫌 。泰戈尔说过:“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我想说:“尽管我们的高考成绩不理想,但我们真的已努力过 。”现在就把我们在高三这一年所做的努力总结如下:
一、用好课本,夯实基础 。
高考试题不直接取材于课本,因而有人对课本的作用产生怀疑,对课文的教学不感兴趣 。其实,高考命题虽不取材于课本,但考查的知识大多是课本直接或间接涉及的内容,这一点在文言文考查和名句默写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
默写题,只要掌握课本和大纲共同要求背诵的篇目,就能拿满分 。因此,在高三我们很抓了六册课本的文言文教学,要求学生扎扎实实地复习,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逐句翻译课文,通过练习检查督促 。我们试图利用教材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和各种必要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发展学生的文言知识迁移能力 。不但如此,即便是现代文,每一篇课文我们都有词语默写,课本的《附录》像“容易读错的字”、“容易写错的字”、“容易用错的成语”,《现代汉语词语表》,我们要求学生逐一过关,该拿的分数坚决不能丢 。
二、落实《说明》,分段过关 。
从1992年开始出台《考试说明》,以后逐年修订 。而《考试说明》又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对高考复习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因此,我们必须首先要吃透“说明” 。比较近两年的“说明”,今年“考试说明”较之去年“考试说明”变动不大,只是说法和名称有了改变,表达更准确、更科学 。如“辨别筛选信息”改为“整合信息”,根据《考试说明》的变动,我们组织师生共同学习研究《考试说明》,并作“说明”的“说明”,将“说明”要点分解成若干个小点,这样课堂教学更加有的放矢,有较强的针对性,同时也使学生心中有数,不再因语文的面广量大漫无边际而生畏难情绪,从而增加了学好语文的信心 。
其次,在考点训练前,让学生对照考试要求对必备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让学生储备于脑,以便用时提取 。再次对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现代文阅读题进行解析,让学生熟悉命题特点,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最后落实到能力训练上,摘编一系列习题让学生练习,让学生形成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这方面的工作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比较扎实,化知识为能力就得到了有力的保证 。
三、突破重点,注重实效 。
素质教育要求高考命题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着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于是有人说语文尤其是高三语文,是积累性学科,费时多,见效慢,非一日之功,是作“奉献”的学科,要为数理化让步;在“3+综合+_”的今天,虽然强调语数外三大学科,可语文仍然在五门学科的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也有人说,高三语文课堂教学无多大作用,应以训练为主,70%的时间应用来课堂训练;于是乎,纯知识点的阶段性的练习,各种综合训练,“狂轰烂炸”,讲义满天飞 。我们备课组同仁经过反复思考,形成共识,认为学语文的大环境不是一下子能形成的,要想使现状好转,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向语文教学本身要效率 。我们要尽可能减少无效的低效的劳动,从而取得“短时、高效、省力、低耗”的最优教学效果 。
为提高高三语文的复习实效,我们把那些花时少、见效快的训练点作为重点加以突破 。如字音、字形、成语运用等,让学生认真理解记忆便可准确掌握 。为此,我们精选了社会上常见常用而学生又常常读错写错用错的汉字、成语,编成三份讲义印发给学生,为他们校音正形释义,学生识记后受益非浅 。像今年高考的一——四题所列词语几乎全在我们的搜索范围内,学生答题十分顺手 。另外,病句辨认、语句的衔接排序、句式变换等等,解题都有规律可循,教师为学生总结归纳,学生也不难掌握,复习时我们也把它确立为重点,帮助学生总结命题规律和解题技巧,学生应对能力明显提高,失分率大大降低 。
四、精选习题,优化训练 。
针对高考能力考查的要求越来越高的特点,高三复习加大训练力度,让学生做足够量的练习题,是十分必要的 。但训练必须讲求实效,那种不分试题优劣,不顾训练效果,盲目搞题海战术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当前社会上滥编复习资料的现象十分严重,网上资源源源不断,我们注意以精制滥,认真筛选,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高考试题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导向性,成为我们首选的训练题 。我们把近三年的高考试题印发给学生,让他们训练,然后认真评讲,讲命题依据,讲命题特点,讲命题思路,讲解题技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我们每周一小练,双周一大练(综合训练),训练适度,效果比较明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