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看管好孩子远离暴力游戏、暴力性动画片及电视剧 。不要沉迷于网络 。
6、给予孩子更多家庭关爱、注重和孩子的沟通与交流 。尤其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应付出更多关爱在孩子身上,避免产生自卑、孤僻性格 。
7、平日教育孩子时,不要采用打骂等极端行为 。否则会对孩子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
8、对孩子爱之有道,不要一味的满足其要求,言听计从 。适当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孩子坚强品格 。
9、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一起重视起校园暴力问题,加强打击力度 。在校中学生的校园暴力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 。
我们主要从以下六点进行分析: 1、中学生身心发育不够成熟,极易冲动,自我调节能力较弱 。根据中学生身心发育的特点,他们由少时的依赖性向独立性过渡,显然有了一定的思想,有了一定的主观意识能力,但心理发育并不成熟 。
他们的精力充沛,体力旺盛,血气方刚,易于冲动,往往判断事物缺乏客观,处理问题时带有情绪,不太冷静,做事不考虑后果的严重性 。他们好奇心强,模仿性强,但自我控制能力差,对什么事情都感兴趣,对什么都想试一试,同时又喜欢出风头,好逞强 。
另外,受到一些影视媒体的影响,喜欢充当“老大”,认为“老大”很酷,能获得同学们的崇拜 。出于这样的心理,他们会不择手段,往往以暴力行为来获得这种成就感,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
这一切无不都有助长了校园暴力发生的趋势,造成一定的危害后果 。只有在强暴者对他人发生伤害后,才感到事件的严重性,懊悔之极,且谴责自己的鲁莽与冲动 。
这就是显现了中学生的心理不成熟 。现在社会正处于激烈动荡的转型时期,在经济潮流的冲击下,他们乐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但自控能力又差 。
由于认识方面的原因,在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下,容易迷失方向 。例如泡网吧、打游艺机,许多青少年都是从这里走向犯罪的 。
因为玩这些东西很容易上瘾,另而且需要花钱,这样会导致他们会为了钱去抢劫、勒索等,在校园内发生诸如此类的暴力行为 。2、中学生“面子”观较强,报复心理强 。
俗话说“人要脸,树要皮”,更何况是处在身心发育时期的中学生,因其精力充沛且好胜心强,一切都力求做得比别人好,从而赢得老师与同学们的加倍赞赏 。但有一些学生心胸狭窄,自尊心较重,且控制力差,特别是在以往一直是一帆风顺的,且平时受老师厚爱的学生,一旦受到某些挫折后或遭教师的批评后,由于面子上过不去,自己又咽不下这口气,就会产生报复心理,且易导致暴力行为的发生 。
如某地一名中学生,系班里的团支部书记,曾出席本地区的团代会,是一名很有前途的学生 。一次,他因违反了学校的规章纪律外出打牌,受到老师的批评,该学生顿感失了“面子”,一气之下出走,后来为了报复,返回学校用火烧了学校的招待所,并持刀冲入校园逢人便砍 。
3、家庭环境与家庭人际交往教育的偏颇对中学生的影响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
据调查表明,许多暴力行为的青少年多出自于家庭问题,如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等 。生活在那些支离破碎的家庭中,生活在那些有在巨大压力和冲突的家庭中,由于得不到爱,得不到温暖,很容易形成一种畸形心态,养成偏颇冷漠,好斗等不良习惯; 除此之外有的家庭过度溺爱孩子,放弃对孩子教育,这同样会导致孩子产生不良习惯,这些不良习惯带到学校后,就会与学校规章制度以及教育管理方式发生冲突,与其它同学发生矛盾,产生对抗,以致产生暴力行为 。
其次就是目前家庭人际交往教育的偏差滋生并增强了中学生的攻击性,小孩子在学校与同学发生纠纷和矛盾时,其家长往往错误地暗示和引导孩子去攻击或还击他人 。多数家长认为“在学校里不能太老实”、“受人欺负咱不干” 。
《新民晚报》报道过在公共汽车上小女孩踩了小男孩的脚,男孩推了小男孩一下 。当即小女孩的母亲重重地将小男孩往后一推,并大声训斥女 。
介绍欺凌的危害,防止欺凌的做法等:任何形式的欺凌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因为 “校园欺凌”不但对“受害者”造成伤害,而对“欺凌者”自身同样造成伤害 。
“欺凌者”由于长期欺负别人,内心得到极大满足,以自我为中心,对同学缺少同情心,如不及时反省及改正,难免会误入歧途 。对“受害者”的伤害更不可小视,受欺凌的同学通常在身体上和心灵上受到双重创伤,并且容易留下阴影,长期难以平复 。
推荐阅读
- 校园反恐安全小知识 校园反恐反爆小知识
- 幼儿园流感预防小知识 乙型流感预防小知识
- 冬季感冒预防小常识 冬季防感冒小常识
- 冬天容易感冒小知识,冬天预防感冒小常识100字
- 冬季预防流感小知识宣传栏 冬季预防流感小知识
- 冬季疾病预防小知识ppt
- 樱花校园模拟器怎么进入桃组内部
- 幼儿园预防感冒小常识 幼儿园有关预防感冒常识
- 家长课堂秋季预防流感小知识
- 秋季幼儿预防咳嗽小知识 幼儿预防咳嗽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