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一年级数学下册测试卷 一年级2021数学下册教案

这样的教案能够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之间形成一种特殊的"张力",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保持一种宽阔的思路和开放的观念,更容易纳入新的内容,适应新的情境,随时改变原有的设计,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态化,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一年级2021数学下册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2021数学下册教案1
教学内容:
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 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
教具准备:
情景图(课件),照片,蜡笔,尺子等 。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创设让学生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宽和厚的情境,在测量中发现它们的长度都不是整厘米 。从中提出问题:要想精确地表示出测量结果,而测量的长度又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呢?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 。
(1)采用小组(建议4人小组为宜)合作的形式,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 。为了确保人人参与,可选专人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录表(教师事先准备好,每组发一张)的“估计”一栏中(见下表) 。
(2)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
反馈时,学生选择性的估计课本长、宽、厚,其他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进行补充 。将学生估计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提出问题: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怎样来验证?
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
(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 。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互相讨论如何表述课本的长、宽、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
(2)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测量的结果,并由此引出毫米 。长:不到21厘米、差2个小格 。宽:不到15厘米、差2个小格 。厚:不到1厘米、只有6个小格 。小结:当测果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可以用毫米表示 。位于厘米间的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
3、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学生尺上的1毫米有多长 。

(2)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多少个1毫米 。
(3).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 。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
生1、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个小格,长是1毫米 。1厘米=10毫米
生2:从学生尺中,我能发现毫米与厘米的关系,1厘米=10毫米 。4、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汇报交流 1厘米=10毫米 板出:1厘米=10毫米 5、举例说明1毫米的长度
手比划一下1毫米的长度,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 这些东西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
1、 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又长了什么本领?
一年级2021数学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结合律的含义 。
2、过程与方法: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结合律,初步学会应用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维能力 。
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加法结合律 。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1、多媒体展示: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 。
(1)找出信息解决问题 。问: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
多媒体展示线段图:根据学生列出的不同算式,表示三天路程的线段先后出现 。
问:通过线段图的演示,你们发现什么?(不论哪两天的路程先相加,总长度不变 。)
我们来研究把三天所行路程依次连加的算式,可以怎样计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