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出汗才健康( 三 )


四、胸口出汗--脾胃失和
诊断:如果胸口常出汗, 中医认为这是脾胃失和的表现, 说明体内的血液循环很慢, 氧气运输不顺畅 。
建议:不要过度焦虑, 少吃油腻、生冷食物, 平时用黄芪、大枣泡水喝, 可以缓解症状 。
五、手心、脚心出汗--血虚
诊断:若情绪紧张、激动或害怕, 手心或脚心就容易出汗, 中医认为这是脾失运化、脾胃湿热、血虚的表现 。
建议:每天餐后按揉腹部, 先顺时针揉30圈, 再逆时针揉30圈 。 另外, 要控制食量, 避免生冷食物, 以七八分饱为好 。
根据出汗部位辨识疾病:额头出汗过多或因积食 。
汗, 几乎与你终身相伴 。 高温下体育运动和劳动, 一日最多出汗量可达6-10升 。 所以, 汗对人体至关重要, 绝非“废物”.
汗是“散热器”.如果体内热量散发不出去, 体温就会上升, 而大汗一出, 你的高烧立退 。 汗还是“水盐调节器”.它除含99%的水分外, 还有少量的盐分 。 因此汗有协助肾脏排泄废物调节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作用 。 汗还是“护肤品”.一点不出汗, 你的皮肤就会干燥, 因为汗液分解产生的弱酸性, 有一定抑菌作用 。
不过, 汗出得太多, 也预示着身体可能出了问题 。 有人说, 不热不动也出汗 。 由于天气、环境原因引起的出汗属于静汗, 而异常的静汗需要引起注意, 比如自汗、盗汗等 。 不热、不运动就出汗, 且容易疲劳、感冒、心慌, 特别怕风怕冷, 这叫自汗, 是气虚的表现, 饮食上可选择山药、豆浆、牛羊肉等 。 夜晚一睡着就出汗叫盗汗, 是阴虚 。 这类人可多吃百合、雪梨等滋阴之品, 少吃羊肉、洋葱、葱、姜、蒜等热性食物, 也可用沙参、麦冬、五味子或西洋参等泡水饮用 。
另外, 根据出汗部位的不同, 也能辨识疾病 。 额头面部出汗过多, 是积食额头面部出汗过多, 是积食的表现, 减少食量、吃清淡饮食能缓解 。 手足心多汗, 伴有口咽干燥等, 多属于阴虚有热;若伴随腹部胀满疼痛, 多属肠道内有积粪的热证, 要通便 。 心窝、胸口多汗, 多见于一些脑力工作者, 常伴食欲不振、睡眠差, 可通过如慢跑、太极拳等缓解 。
而且, 汗的一些表象如气味和颜色也有大讲究 。 汗味如果发腥, 和热证或湿热证有关, 一般属肝热 。 可用清淡饮食, 或用中药菊花等泡水喝 。 有些人的汗液呈蓝色、青色、青绿色、红色或黄色等, 叫做色汗 。 注射美蓝的人可出现蓝色汗液, 青绿色汗的人要考虑钢中毒, 红色汗的人可能服了碘化钾 。
总之, 一旦异常出汗的情况严重, 应及时就医 。 如糖尿病、甲亢、高血压、充血性心衰、结核等, 都伴随明显的相应症状, 必须及时就医控制病情, 而后多汗情况就能解决 。
三伏天, 有种汗叫“养生汗”
养生专家提醒, 出汗其实也有学问 。 长时间依赖空调, 该出汗时不出汗, 会引起“热伤风”;但如果常常汗流浃背, 也会有损心气, 使人体虚 。
适度微汗, 汗出而不淋漓, 才是最有利的健康“养生汗” 。
该出汗时不出汗 “热伤风”惹上身
出门坐空调车、进屋开足空调;休息日里, 整天窝在空调房里做“沙发土豆”, 是眼下不少人的避暑之法 。
这种看似凉爽舒适的空调生活其实会埋下隐患 。 特别是过分贪凉、长时间吹空调, 或依赖冰镇食品的人, 很容易导致风寒湿邪不知不觉侵入人体 。 时间一久, 头晕、恶心、乏力、身重、疼痛, 甚者咳嗽、流涕、畏寒发热等“热伤风”症状, 就会接踵而至 。
华东医院推拿科主任朱鼎成告诉采访人员, 中医将上述夏季的常见症称为“阴暑” 。 眼下, 被各种“热伤风”症状困扰的人很多, 究其原因就是该出汗时, 没有及时出汗 。 出汗, 是人体消暑降温、排出体内毒素的最佳方法 。 如果湿热邪气被困在体内无处散发, 就会导致一系列不适 。
长期保持这种生活方式的人还有可能会患上闭汗症, 尽管烈日当空, 旁人都汗流浃背, 自己却闷热难耐滴汗不出 。
大汗淋漓也会“伤心”
不出汗会憋出病, 汗出得太多, 也不利于养生保健 。
中医理论认为, “汗为心之液", 经常大汗淋漓会有损心气 。 夏季本该是养护人体阳气的最佳季节, 汗液过分外泄则会导致人体阳气过度耗损 。 特别是气虚体质的人, 在三伏天里更容易出汗, 有些人甚至坐着不动也会汗流浃背, 时常还会觉得口干、乏力、特别容易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