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归纳教案五篇

对于同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同用途的教案,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写成多种形式 。既不要求个个都做成经典教案,亦不必投入太多的无谓劳动 。教案可繁可简、可粗可细,但是都要认真地对待,最起码也要符合教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1
《青山不老》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
3.理解课题的深刻含义 。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理解语言背后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
教学难点:体会课题“青山不老”的含义,理解文章主旨 。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引入 。
导语:通过本单元前几篇课文的学习,我们深深地领悟到:我们的地球太可爱了,同时也太容易破碎了 。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人与土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 。巍巍青山,有多少默默守护的人 。今天,我们要随着作家梁衡去认识一位用自己的生命守护青山的山野老农 。1983年,梁衡采访这位老人后写下了这篇《青山不老》,当时老人已经81岁高龄了 。
2.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朗读课题并质疑讨论 。
质疑:青山是没有生命的,为什么说它“不老”?(带着问题进入本课的学习 。)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交流学习方法 。
过渡:本文是这个单元的第二篇略读课文 。我们已经学过不少略读课文了,那么学习略读课文一般从哪里入手?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生交流:阅读课文导语;抓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象……
预设:这里让学生说说自己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既是对学习方法的一次整理,也是提示大家在这节课中也可以运用这些方法去自学、自悟 。
2.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
(1)圈画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
(2)带着问题去读: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创造的?可以在文中画出有关语句,还可以在课文的留白处做旁批 。
3.检测预习情况,抽读词语 。
肆虐 盘踞 险恶 绿洲 治理 劲挺 荡漾 领悟 宏伟 归宿 如臂如股 风雨同舟 三番五次 山川共存 日月同辉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 。

2.说说课文各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
教师提示概括方法:读课文第2—6自然段开头的一句话,读后说说自己的发现 。
预设:文章的第1自然段是写景,引入故事的讲述 。最后一个自然段是点题,抒发情感 。这两个自然段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读后就可概括 。其他五个自然段,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各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即抓住关键句来概括主要内容 。比如第2自然段的“山沟所处的大环境”,第3自然段的“院子里的小环境”,第4自然段是“不紧不慢地说着”和“恭敬地补充着”,即讲述了造林的成就;第5自然段是“到沟里去看树”,描绘了看树时的景、老人说的话;第6自然段是“道别”,写道别时看到的情景和感想 。
3.聚焦“奇迹”,感受艰辛与伟大 。
(1)从数字的正面描写理解“15年创造的奇迹” 。
策略:关注数字——对比理解——直观奇迹 。
①抓数字,出示文本 。
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
②抓“三千七百亩”,补充文本 。
预设:学生可能对“亩”这个单位不太熟悉,教师可简单介绍:老人造的3700亩林网相当于2467000平方米,以每10平方米栽一棵树计算,需要栽种246700棵树,15年平均每天栽种45棵 。这是多么漫长的坚持,这是多么伟大的奇迹!
(2)从大环境的侧面描写理解“15年创造的奇迹” 。
策略:关注险恶——影像刺激——反衬奇迹 。
①抓“险恶” 。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出示影像资料 。
预设:大环境是指晋西北的生态环境 。学生可抓住关键词“肆虐”“盘踞”“险恶”来感受当地环境的恶劣 。文中引用的县志资料,学生若理解不了,教师可加以解释 。
②抓“绿洲” 。阅读课文第1自然段,对比学习 。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