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需求|校外培训“急刹车”:今天,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播客( 四 )


我个人会比较期待一种真正意义上思维训练的机构 , 它可以给孩子打开一个学科的窗口 , 能够让孩子用学科思维的方式来认识这个世界 。 说实话我真的考察过非常多的校外机构 , 包括一些最知名的机构 , 我会觉得完全不是我所期待的 , 这是第一个 。
还有一个我期待的是 , 哪怕我们走应试教育的培训 , 我们要做到有效的应试 , 也就是说我花最短的时间取得成果 , 这个其实也没有达成 。 比如说一个孩子的数学不好 , 是代数不好 , 但空间想象很好 。 一个好的培训机构应该能从孩子的四五张试卷中抓到问题 , 相对应给十到二十道题 , 在做一个反复的举一反三的训练之后 , 你这个知识点掌握了 , 这个病被填了 , 于是大厦可以继续往上走 。 这就是有效的应试 。
但现在我们一听孩子成绩不好了 , 就花钱花时间把孩子扔在一个培训班里 , 它的效能是非常非常低的 。 我会觉得这种一概而论的培训机构 , 和家长不加甄别地报班以求心安的状态 , 耽误的恰恰是孩子最宝贵的时间 。
这是我觉得现在的教培市场完全没有供应的东西 , 一个是真正的思维训练 , 还有一个是真正有效的应试教育的培训 。
教育需要留白与陪伴
澎湃新闻:我其实也特别好奇这一点 , 这种理想化的教育模式可能从哪里产生出来呢 , 不知道两位老师在这方面有没有什么想法 。
李昂然:因为我研究的问题是实然的问题 , 对于这种理想化的教育模式可以谈 , 但是需要跟我们既有的社会现实有一个非常强的对接 。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说过一个概念 , 我们整个的社会是慢慢向一个理性化的过程发展的 , 这个理性化的过程分为两个方面 , 一个是工具理性 , 一个是价值理性 。 我觉得工具理性就是像陈老师说的 , 看重事情的一个结果 。 而价值理性是探寻我这个行为背后的内在价值 。
我们现在的教育是非常工具理性 , 非常功利性的一种东西 。 但我们让孩子上辅导班 , 让孩子做各种各样的事情 , 我们需要思考这些行为背后的价值 , 就是你想要让你的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 是想要让他上一个好的大学 , 仅此而已吗?还是想要让他成为一个更独立思考、更有批判性思维、或者对某一个学科有更多兴趣爱好的人?
如果学生思考清楚背后的价值了 , 再去想要达成目的需要的工具 , 两个结合起来 , 那我认为这是一个比较理想化的一个教育 。 所以说需要在这两个理性当中找到一个平衡 。
这样的话 , 我觉得需要营造一个氛围 ,如果父母个人的想法特别理想 , 但整个的社会氛围不对 , 没有办法 , 那你很难不去参与到这种竞争当中去 。
陈瑜:我觉得理想的教育这个事情 , 还是一个比较乌托邦的概念 。 这几轮的教育的改革也是希望能创设更多的评判体系 , 让孩子从分数的漩涡里出来 , 这些意图我们都能看到 , 那最后落地是什么情况 , 我觉得还得再观察一下 。
但有一些是首先可以不去做的 , 比如说真的不超前 , 尤其是零到六岁的那种超前 。六岁之前那么多的补习班 , 深深打磨掉了孩子对这个世界最初的好奇 , 对学习的热情 , 这是非常惨烈的 。 前两天我认识一个大班的孩子 , 一周上六个补习班 , 没有一天晚上是空的 。 孩子妈妈来找我 , 说孩子没有学习动力 , 我就想着你给他报六个补习班 , 他有什么学习的动力 , 很多事情就本末倒置了 。 这样一种焦虑 , 就使得家长早早地把孩子扼杀在了学习的起跑线上 。
还有一个叫不超纲 。 当一个学校在选拔孩子的过程 , 依然用更高一级的知识来考核学生 , 家长就还是会去补课 , 让孩子武装起来去应对更高层次的选拔 。 如果我们真正在校内教育里也能做到不超纲 , 大家就在这个平面上把知识点以更深入的方式消化掉 , 我们有更多的空余去拓宽自己的见解 , 那就是一个相对来说良性的环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