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需求|校外培训“急刹车”:今天,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播客( 六 )


李昂然:其实弱势家庭的孩子对于素质教育是更有需求的 。 我们这做了这么多年的教育社会学研究 , 课外补习我们一般都会把它叫影子教育 , 即在学校外边 , 看不到的一些教育 。 我们目前大量的研究表明 , 课外补习其实是会促进这种教育不平等 。
相对来说 , 优势阶层的家庭会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 。 他们会更容易接受比较好的观念 , 从教育理念、参与方式、个人家庭、父母的行为逻辑等各个方面 , 都会去促进孩子的一些良性发展 。
而弱势阶层的家庭 , 因为父母可能大部分时间在工作 , 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的教育 。 他可能会觉得把孩子送到补习班 , 或者就让孩子在家里待着 , 就是一种比较好的教育 。
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现在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 , 会有大规模的跨省移民 。 原来我们认为留守儿童是农村比较显著的一个现象 , 但现在在城市里 , 尤其是二三线城市 , 也有很多留守儿童 。 他们的父母是在一二线的城市打工 , 孩子跟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长大 。 这种家庭的父母资金上对孩子的教育投入一点也不比其他家庭少 , 但他缺少了父母跟孩子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 一种陪伴 。
这样的情况就会形成一种教育分化 , 家庭结构 , 包括父母教育参与方式的不同 , 我们把它归结为影子教育 , 课外辅导只是一种选择 , 然后透过这种表象 , 会加大教育不平等 。
我们现在政策上管理教辅机构 , 并不是因为市场化是不好的 , 我们的教育不是市场化过热 , 而是资本化过热 。 很多资本涌入后 , 就会营造教育焦虑给父母 。
但这种焦虑并不会因为很强的行政管制而减少 , 它是父母对于阶层固化本身的一种认知 。 就好比陈老师举的这个例子 , 这个孩子的父亲是一个厨师 , 他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再去当厨师 , 因为他知道当厨师很辛苦很累 , 不想再让孩子从事一样的行业 , 这就是一种阶层固化的表现 。
其实你把它放成一个正面的刺激 , 它说的是大家对于阶层向上流动的期望值非常高 。 我希望我的孩子过得更好 , 这种观念是人之常情 。
我们的政策应该是在遏制资本的前提下 , 鼓励弱势群体的父母积极理性地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去 。 现在很多青少年孩子的心理问题都是因为缺少父母的陪伴 , 缺少和父母的交流所造成的 , 并不完全因为他去参加了很多的辅导班 , 然后压力特别大 , 磨灭了学习积极性 , 这只是一部分原因 。 还有一部分原因是他跟父母缺少交流 , 父母把他送到辅导班后就不管了 。 这种东西不同的家庭表现形式不一样 , 它会对我们整个的教育公平产生一个非常深刻的影响 , 而这个影响是很难通过政策去进行调节的 。
我们应该从父母的层面(出发) , 让他们建构出一种比较科学理性地培养孩子的观念 。 尤其是对于弱势家庭的父母来说 , 这种观念的形成和他们参与教育的方式 , 是非常需要政策去进行辅助的 。
培训班好不好 , 要看孩子“要不要”
澎湃新闻:我觉得我们谈校外培训也好 , 或者别的什么也好 , 大家更关心的可能还是在家庭教育里 , 作为父母能够给到孩子最好的东西是什么 , 多和孩子交流是家长能给到孩子最好的东西吗?
陈瑜:就好比说幸福是什么 , 每个人的标准会有些不一样 , 从我自己的角度 , 陪伴一定是非常重要的 , 尤其是在早期的那种陪伴其实是一种爱的传递 , 而我们给到孩子的爱本身就是一个最基本的安全感来源 。
还有一个 , 我觉得应该是有智慧的爱 。 你能否从家长的角度看到孩子的优势到底在哪里 , 然后给到他合适的教育资源 , 辅助他去到该去的地方?我举个自己的例子 , 我给我孩子报的班特别少 , 英语方面我们几乎从没有报过班 。 但去年我跟他商量之后 , 我们报了一个英语辩论班 。 这是基于我先陪着他看了一年的奇葩说 。 他非常喜欢辩论 , 然后我说外面也有学辩论的 , 但没有中文辩论班 , 只有英文辩论 , 要不要去?他就觉得很好 , 就去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