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册语文劝学课件 劝学苏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三 )


师:翻译得太好了 。
师:看来,荀子与孔子倒有点意见相左了 。可是,同学们,荀子也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啊 。可见,我国儒家的思想不是一层不变的,而是一直在演绎着变化着 。现在,我们简单地将儒家在不同时期的几个代表人物分别作一些介绍,请同学们用心记下来 。孔子、孟子之后有荀子 。汉代是董仲舒,再接着,唐代是韩愈 。董仲舒与秦始皇有点相似,赋予了儒家以集权的色彩,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开始了学术垄断 。韩愈这个人不错,文起八代之衰,抗颜而为人师,恢复古道,主张学习六艺经传 。再后来,儒家的发展情况就更其复杂了,它有了理学的成份,南宋的代表人物朱熹,他将儒家经典著作统统作了一次注解,也就是集传 。(边说边板书上述大儒的名字在黑板的右侧 。)我们说过,传是什么意思的?
生:(齐)解释经书的著作 。
师:我们今天研究《荀子?劝学》 。首先,我想问,“劝学”之“学”是什么意思?
生:(齐)学习 。
师:学习什么?是不是像我们今天一样学习数理化啊语数外啊什么的?
生:(齐笑)不是的 。(家长们也在笑)
师:那学习什么呢?我们只有了解到学习的内容才能最终确定荀子他老人家为什么要劝勉大家学习的 。
生7、8:(思考讨论)刚才老师讲到的六艺 。
师:不错 。六艺 。但这个六艺除了六本典籍之外,还有一解,也是学习的内容,那就是礼、乐、射、御、书、数 。孔子是很讲求这些东西的 。他觉得这些做人方面的内容尤其需要学习,他甚至割不正不食 。也就是肉没切成方方正正 的,他老人家都不吃了 。
生9:孔子对学生要求太严格了 。
师:你这话既对也不对 。其实,这是仅就人的习惯养成来谈的 。但《侍坐》里我们看到了,孔子是非常人性化的 。只不过,他对学生要求高 。孔子的学生吗,应该做大事,否则谁做大事呢?
(学生笑,家长笑)
师:好了,我们得转入到我们今天的正题上来了 。刚才我们说到孔子关于学习的话题,那么,我就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学习?
生10:荀子讲了,学不可以已 。
师:如果“已”了,又怎么样呢?
生11:学习一旦停止了,可能就出问题了 。
师:出什么问题?
生11:成绩要落后 。
师:还有呢?
生11:做人就不好了 。
师:有这么严重?那大家的父母还有老师,都是参加工作的人,学习的时间肯定很少很少,那做人就不好了?
(全班笑)
生11:那不是 。老师你跟我们讲过,孔子讲过的,吾日三省吾身 。你们肯定每天在“省”自己 。
师:你说得太好了 。你太了不起了 。
(是不是觉得我这样夸奖学生太夸张了?其实不然 。我们的学生基础很差,适时夸奖是对的 。更何况这个学生引发出了教学高潮 。)
师:看来,你所说的“省”,其实也是一种学习 。那么为什么要每天省察自己呢?
生:12如果不这样做的话,人是要渐渐地变坏的 。
师:噢,是吗?那么,我想问一问同学们,既然大家认为人是渐渐地变坏的,那么看来,人一生下来就是非常善良的了?
生:(大部分齐)那当然 。人一生下来本来就是善良的嘛 。总不至于人一生下来就非常坏啊!
师:人一生下来就非常善良?真的吗?想想!
师:___,你的意见如何?
生13:我觉得人一生下来是善良的 。人后来变坏了,是有各种原因的,譬如说,交了坏朋友,看了坏书,人就会开始变坏 。
师:___,你有什么不同意见吗?
生14:我大体同意___(生13)的意见 。
师:很好 。是不是所有同学都同意这样的观点的呢?
(在我的理解中,语文课有时候一如相声,需要抖包袱 。特别是在学生对一些问题判断得不是很准确时,更要用点心眼 。语文教学上的术语就是启发 。但启发要在适当时候,所谓不愤不悱,不启不发 。)
生15:对呀!这样的看法有什么不对的呢?人一生来,不可能就很坏吧?老师,这个问题我觉得没有必要问的 。
(我这个班的学生,思想状态比较舒展,课堂上随意发言的情况屡有发生 。但我从来没有加以批评过 。我觉得应该让他们讲话 。)
师:说得好,这里,我很想表扬一下大家 。因为,大家的观点与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是一致的 。孟子就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 。这是孟子思想的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们知道他有着重要的民本思想 。今天,我们还要了解他的人性本善的思想 。他认为,圣贤之人,是因为他能坚持他的本我之心,不让他心灵中的善的力量流失,因而这样的人便是圣人 。我们一般的人都会持这样的观点,人一生下来,赤条条地,充满了善良与纯真 。但是,假如我认为人一生下来就是很坏的,是恶的,有谁不同意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