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学生齐读(注意断句,体会孟子的语言特色) 。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请学生留意文中谈及民之加多的语句) 。
三、分析
1.找出文章中谈及“民之加多”的语句 。全文结构自然呈现 。
[投影]
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1段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3、4段
斯天下之民至焉5、6、7段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每部分主要内容(不要求精确,允许存在出人) 。
说明:梁惠王自谓“尽心于国”问孟子“民不加多”之故 。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作答,指出梁惠王与邻国之君一样,接着谈自己的主张来回答梁惠王的疑问 。
2.诵读第一段
梁惠王说:“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梁惠王觉得自己对国家政务尽心尽力了 。他具体的做法有哪些?
提示: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
梁惠王施行这样的政策,结果如何?
提示: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用一句话来概括,梁惠王的困惑在哪里?
提示:“于国尽心,但民不加多”
[板书]
于国尽心结果
梁惠王移民,移粟民不加多
邻国之君不用心民不加少
(孟子施仁政天下之民至焉)
除虐政
指导朗读:梁惠王觉得自己对国家已经尽心尽力,所以“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读时,重音应落在“尽心”二字上 。“察邻国之政”二句,前句轻读,后句重读,有自诩之意,又表明自己用心良苦 。“何也?”尽心了,但民不加多 。读时应突出其困惑、不解 。
请学生朗读第一部分 。
请学生串讲大意,教师订正 。
3.梁惠王拿自己于国与邻国之政比较,孟子为什么不直接阐明意见,而用“请以战喻”?
提示:孟子说“请以战喻”用梁惠王熟悉的“战”设喻,这样便于启发对方 。
孟子不直接回答梁惠王两国比较的问题,而比较了什么?
提示:弃甲兵走者,五十步与百步走 。
说明:梁惠王很自然地回答出:“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从而不知不觉中否定了自己与邻国的统治者有别 。
“五十步笑百步”已成为人们经常使用的成语,含义是什么?
提示: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相同,只是情节轻或重的区别 。
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与邻国统治者治国不尽心实质上没什么区别,只是形式上或数量上不同而已,从而引出要使民加多,必须施仁政,行王道 。
诵读二、三、四段 。
指导朗读:面对梁惠王的提问,孟子其实已经有了答案,但他隐而不说,先设喻 。读起来应从容不迫 。“以战喻”后可稍长停顿,“则如何”用征询对方意见的口气,轻读 。
请学生朗读 。
请学生串讲大意,教师订正 。
四、提示应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
于焉耳矣凶无如加好请填然鼓既接曳走或直无于
五、作业
1.背诵前两部分 。
2.理解常用实词、虚词 。
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案4
《劝学》
﹝教学目标﹞
1.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
﹝教学重点﹞
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
﹝教学难点﹞
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是否总有些困惑?有人说,我整天冥思苦想,埋头看书,但是效果不佳;有人说,我上课真的是认真听讲了,也觉得听懂了,但是一做题就不会了;有人说,我认真努力地学习了,付出了,可考试总是成绩平平 。我们也曾是雄心勃勃,也想卧薪尝胆,也想破釜沉舟,但面对现实中的自己又总是有些无奈 。今天,让我们走进荀子,走进他的《劝学》,希望这位睿智的思想家、教育家,能帮助我们走出困惑,给我们指明一条前行的路 。
二、解题
劝,劝勉,鼓励 。学,学习 。
三、分析课文
(一)分析第一段:
1.我们已经粗略地翻译完了这篇课文,大家思考: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生答:学不可以已,学习是不能够停止的 。)
2.从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看,这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让我们很容易想到古代的老学究,穿着灰色长袍,正襟危坐,拖着长腔,讲着一堆枯燥、乏味、单调的大道理时的情形 。这篇文章是这样吗?
(二)让我们分析第二段(学生齐读,老师纠正读音) 。
推荐阅读
- 高一语文作文优秀范文 高一语文优秀教案范文
- 2022年份高一语文教案人教版必修教学设计
- 边城苏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 ipadmini和ipadair的区别 哪款配置更高一些
- 边城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 边城沪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 高一下册语文祝福 祝福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 肇庆博纳实验学校2021级高一新生延期报到的通知 ?
- 国家发改委称国内物价水平可能会高一些!原因是什么?
- 汕头市金山中学官网高一新生通知 汕头市金山中学第一周直播课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