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答案人教版答案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同步教案( 二 )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可以同桌或者小组之间相互讨论 。
2.指名学生汇报对战士“小高”的印象 。
重点指导下列句子的朗读:
小高在码头上有说有笑,这时候不吭声了,紧闭着嘴唇,两眼直发楞 。他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
(教师引导语参考:一边是一个大提包,一边是一只纸箱子,同学们,这两样东西,你能够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吗?──装的东西不同,和小高的距离不同,小高对他们的重视程度不同……读读这个句子吧,好一个可爱的小高啊!)
小高点点头告诉我,晚饭以前,他已经把纸箱里的小昆虫全放了 。他笑嘻嘻地说:“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
认识升华
1.用一两句话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海岛,海岛上有一群怎样的战士 。
2.指名学生汇报后教师提问: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
战士们为什么要到这样一个人迹罕至的小岛上生活呢?
战士们守着这样一个环境恶劣的小岛,有什么意义吗?
……
教师:同学们问得真好,这些问题,也是老师一直在思考的 。让我们再来关注这样两个问题:
第一:这个小岛,可能位于祖国的那些方位?
第二:如果这个小岛上没有战士驻守,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
3.学生发言后,播放《说句心里话》结束课文教学 。
布置作业
1.摘录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
2.给宝石岛的战士写一封信,可以刊登在黑板报上,也可以投稿给编辑部,有条件的把信发布在网站上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同步教案2
《少年闰土》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少年闰土的特点,体会“我”与闰土之间深厚的友情 。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一自然段 。
3、运用多种方式(联系上下文、借助背景资料、抓住关键词等)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
4、学习抓住人物特点(外貌、动作、语言)描写人物的方法 。
5、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深入理解作品内涵及学习写作方法 。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参赛课时)
一、展示图片,引出闰土
1.出示鲁迅照片,师生交流鲁迅资料 。引出感叹词“啊” 。
2.展示“看瓜刺猹”图,了解鲁迅笔下的闰土 。
二、整体感知,初识闰土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闰土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用笔做上记号 。
2.交流印象深刻的内容,并梳理出课文结构,其间注意生字的读音和长、难句的指导 。
3.归纳出对闰土的总体印象,回扣“啊”字 。
三、顺学而导,了解闰土
1.找出文中带有“啊”的句子,引导学生质疑 。
2.以闰土语言为突破口体会人物特点:
(1)指名轮读闰土的话,让学生明白闰土的话中包含着“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四件事 。
(2)自读闰土的话,边读边想象画面 。问:你最感兴趣的是闰土的哪些话?生读师相机指导 。重点指导“雪地捕鸟”和“看瓜刺猹”,采用“情境渲染、联系实际、引入背景资料、对应比照”等多种方法理解感悟、入情入境朗读 。
3.用上“啊”说说对闰土的感受 。
4.出示课文插图体会两人对话时的神情、动作,问:闰土和“我”的对话中,“我”的语言很少,只有一些感受,你能根据“我”的想法想像出“我”当时说了什么吗?写在“我”的感受旁 。
5.同桌分角色朗读、指名读 。
四、多元解析,记住闰土
1.师小结引说,比照“我”与闰土的不同 。
(1)你从这个“啊”中读出了什么,如果用语言表示“我”的感叹,你会怎么说?让生带着各自体会有感情读句 。
(2)借助多种方式(联系上下文、图片对比、联系生活等)体会“四角的天空”的深刻内涵 。
2.引导生回扣第一自然段并背诵 。
五、拓展延伸,再识闰土
1.启发学生想象说话:“我”和闰土分别近三十年后,再一次相见了,见面时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
2.让生快速阅读《故乡》原文片段:
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 。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出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 。
这来的便是闰土 。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 。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