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公司 给Apple公司写文案是种什么体验?( 六 )


我说中文都翻好了, 但英文释义还有大概一半没弄好, 对于翻好的一半英文, 我没什么自信 。 D 有点惊讶, 我就跟她坦白了我昨晚通宵了, 她听了以后, 先说你不该这么做, 又说幸好你这么做了, 最后说你下次千万别这么做了 。
接着, D 的脑袋就和我的脑袋凑在一块 27 寸 iMac 大屏前, 她开启了导师点评模式 。 幸好, 大部分作业让她很满意, 小部分作业她提了自己的看法, 然后我再修正 。 最后, D 开始教我怎么做英文注释, 我很费力地在屏幕上敲出英文, 她看完之后要么点头, 要么立刻说不对, 然后把她认为对的说法念出来 。 午饭我们也没吃, 就这样, 在临近她去见老板前的一个小时前, 我们两个合力把活给干完了 。
故事的最后, 就是我为 iPad 2 翻创的这 184 句标题, 在 iPad 2 在中国大陆上市日齐齐现身于 Apple 的大陆官网上 。 我知道, 其实并没有多少人会真正看到这些标题, 但这并不影响我对自己工作的肯定 。
以下是为 iPad 2 写的 184 几句标题里的 3/184, 我个人非常喜欢, 而且大陆、香港、台湾三地的翻创各有特色 。
大陆:iPad Smart Cover, 一个妙想, 紧贴另一个 。
香港:iPad Smart Cover 出眾設計之上, 另一出色之作 。
台湾:絕頂聰明的 iPad Smart Cover, 蓋上蓋不住的好想法 。
大陆:iPad Smart Cover 和 iPad, 天造地设的一对 。
香港:iPad Smart Cover 與 iPad, 天造地設的一對 。
台湾:iPad Smart Cover 與 iPad, 互為表裡, 天造地設 。
大陆:大不一样的问候
香港:最大方的打招呼方法
台湾:最開朗的大問候

给 Apple 写文案, 做这种纯粹地对文案的推敲打磨, 并在英文和中文之间找平衡点的工作, 我是享受的 。 而我所经历的每次项目, 从一开始接到一大堆英文标题, 继而开动智慧的马达, 用最简单的中文表述逐条攻破, 也是最让文案们感到兴奋的工作 。
尤其是后来的所有项目, 港台的文案团队也一并加入 。 同样是把英文翻创为中文, 但因为中港台三地的“语言水土”存在差异, 所以三地文案对同一句英文的中文表达, 有时是惊人的一致, 有时就会带有明显的地域语言特色 。
我们的工作流程通常是这样的:拿到英文文档之后, 三地的文案就分头开始写 。 后来, 因为工作量爆涨, 每个地区会指派 2 - 3 个文案同时做项目, 所以一人生扛 184 句标题的事情也不会再发生了 。
三地文案分头写完之后, 大家就会把标题全部打印出来, 各执一份, 坐成一圈, 逐句逐句地进行讨论 。 现在想起来, 那个画面完全就是一场“两岸三地广告标题研讨暨朗诵会”, 中港台三组人依次朗读自己的文案, 用这种方式互相启发 。
很多时候, 当某一组念完他们的标题后, 如果很妙, 另外组队的人就会当场兴奋地决定也要将这句文案据为己有;又或者, 当某一组念完一句后, 因为地域语言的差异, 这句文案在另外两组听起来完全不明白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时候, 大家就会很好奇, 想搞明白 。 文案公司这种情况, 经常会发生在台湾队和香港队朗读之后 。
比如, 有次我们讨论到一句标题:
See everything. Go anywhere.
大陆文案念道:纵览一切, 无处不达 。
台湾文案香港文案点头 。
台湾文案念道:一目瞭然, 四通八達 。 文案公司
大陆文案香港文案也点头 。
香港文案念道(用不是很标准的普通话):全面睇, 全接觸 。
大陆文案台湾文案就开始闹了:什么什么你再说一遍?
然后香港文案就红着脸慢慢地再念了一遍 。 然后我们才恍然大悟, 哦, 原来是“睇”这个字对不对?香港文案说对对对原来你们都懂啊 。
还有一次, 讨论这么一句:
Master photo library. On your Mac or PC.
大陆文案念道:你的原版典藏图库, 尽在 Mac 或 PC 。
香港文案念道:主照片庫, 就在你的 Mac 或 PC 。
当台湾文案念完之后, 我们都惊呼:哇, 好有文化!
台湾文案写的是:菁華照片百寶箱, 於你的 Mac 或 PC 。
从以上几个实战例子里可以看得出, 对汉语言的传承, 台湾人是做得最到位的 。
在和台湾文案们的闲聊中, 我知道, 原来台湾人的高中课文几乎全是古文, 白话文就没几篇, 老师们把主要精力都花在古文上了 。 而且, 除了高中国文课本之外, 还要上中国文化课, 也就是从《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里抽一些比较适合高中生读的文章, 很多内容都要求他们背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