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教案下册授课必备五篇( 二 )


多媒体显示: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
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 。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宜采用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 。写建筑物的结构,离开空间顺序难以让读者看明白 。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 。说明事理用逻辑顺序便于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 。
(2)提问:本文采用了哪一种说明顺序?
明确:本文是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介绍故宫的,大体上按照游览参观路线沿中轴线由南向北逐次介绍的 。
(3)学生默读课文,按文章的说明顺序填写下面的故宫示意图 。
教师总结:本文在安排说明顺序时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南到北,逐次介绍建筑物 。作者沿着参观路线,以天安门为起点,穿端门,进午门,过汉白玉石桥,来到前三殿 。依次介绍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略提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 。三大殿和文华殿、武英殿合称为“前朝” 。然后继续向北,简单介绍了位于中轴线上的“内廷”建筑: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以及御花园 。最后出顺贞门到神武门而离开故宫,这样写井然有序,条理分明 。
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理解课文总说、分说相结合的特点 。
学生思考,明确:第1、2段是总说,概括介绍故宫的位置、历史、在古建筑中的地位、总体布局和艺术风格 。中间(3~15)是分说 。根据故宫的特点,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广场为界把故宫分为前朝和内廷两部分分别加以说明 。前朝主要介绍“前三殿”,先介绍殿前建筑(4),然后依次介绍太和殿(5~8)、中和殿(9)、保和殿(10) 。内廷主要介绍“后三宫”,分乾清宫(12)、交泰殿、坤宁宫(13),接着总结介绍后三宫的彩画图案(14)和御花园(15) 。最后一段对故宫作总的概括,再次强调其艺术特点 。借登临景山俯瞰故宫全景,对上文的具体分说作综合总括,再次突出这个建筑群布局的和谐统一,使读者获得明确、完整的印象 。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五、重点分析课文5~8段,体会课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多媒体显示太和殿内景 。
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2
《故宫博物院》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四课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掌握说明文的基本知识: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而本课是这一单元中唯一一篇以空间顺序进行说明的文章 。
二、教学对象分析
首先初中学生空间概念不很强,其次是有许多学生没有见过故宫 。“仅凭老师一张嘴,任你天花乱坠”的讲析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所以,只有凭借直观的画面,形成感性认识,然后才能达到目的 。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动眼、动脑、动手、动口,从而突破空间想象困难,明确说明文的空间顺序 。
三、教学目标
1、认识理解故宫的建筑布局及特点 。
2、培养把握实物说明文空间顺序和立足点的能力
3、开阔眼界,激发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理解说明的空间顺序——条理性
(2)方位词的准确运用——立足点
2、难点:找立足点 。
五、教法设计
从实际出发,遵循知识传授与能力发展相结合,形象感知与逻辑思维相结合,性情陶冶与知识拓展相结合以及学生本位的原则确定本课的教法:
1、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兴趣 。
2、让学生当导游,从总体上把握全篇说明顺序、建筑结构及布局,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
3、以课文第六段为突破口,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实现以点代面的目的,突出课文重点,解决难点 。
4、口头作文,巩固知识,促使能力迁移 。
六、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一提起北京,大家就会想到什么?(长城、故宫、圆明园、天坛、颐和园等等)是的,北京是一座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的古城,长城、故宫、天坛、颐和园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红墙黄瓦的巍峨宫殿,去领略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风采 。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初读课文,我了解到
”的句式,谈对课文的理解 。
2、小结:全文按照参观游览的路线,详略得当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功用 。从不同方面印证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高度赞扬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美和劳动人民的智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