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名师学案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名师复习教案

教案是教师上课的总体设计和思路 。备课是讲课的前提,是讲好课的基础,教案则是备课的具体表现形式 。它可以反映教师在整个教学中的总体设计和思路,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高低,尤其是教学态度认真与否的重要尺度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
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1
《桃花源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文言字词;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理解课文内容 。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诵读的基础上,感受桃花源的美,描绘桃花源的美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桃花源”的理想社会的描述,认识其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
教学重点:感受桃花源的美,描绘桃花源的美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笔下的理想社会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看PPT欣赏图片 。同学们,当你们看到这样的美景时,脑海中会想到哪个成语?(引出“世外桃源”这个成语)“世外桃源”这个成语是晋朝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 。现在我们一起跟着渔人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看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分享交流——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陶渊明,东晋诗人,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因其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 。
本文大约写于宋永初二年(421年),陶渊明约57岁 。他既拒绝过东晋政权的征召,又复拒绝同刘裕的宋政权合作,而以《桃花源诗并记》寄托了自己的社会理想 。
2、字词正音

豁然开朗huò 屋舍俨然shè yǎn 阡陌qiān mò
黄发垂髫tiáo 便要还家yāo 诣太守yì
3、朗读感知
范读课文,清楚、流畅 。
清楚:句读分明,节奏合理,语速适中 。
流畅:语句流利,音韵铿锵 。
4、了解文章
文章是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明确: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寻找桃花源
三、细读课文,质疑探究
第一节:发现桃花源

1、渔人怎样发现桃花源的?
2、桃花林里的自然景色如何?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明确:为写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神秘气氛,也为写桃花源的美好作了铺垫
3、如此奇异幽雅的环境,假如你来到这里,你会有何感想?你又有何推断呢?
明确:有山有水,人杰地灵 。或,心情舒畅、愉快、惬意 。
推断:A、有人 。B、那么,这里的人的生活又如何呢?
第二节:进入桃花源
1、渔人入山后,看到了怎样的图景?
2、这里的人生活的好吗?何以见得?
3、讨论:如此之美的环境,在现实生活中能找到吗?
第三节:访问桃花源
1、桃花源的人见到渔人有何反应?说明什么?
明确:大惊——显示出桃花源与外界隔绝久远 。
设酒杀鸡作食;咸来问讯——热情、好客,民风淳朴
2、桃花源人来到这个地方的原因?
3、讨论: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何“皆叹惋”?
明确:A.陶渊明所处时代 。B.作者寄托的美好理想社会 。
4、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明确:怕世人找到,破坏他们安宁的生活 。
第四、五节:离开桃花源,寻找桃花源
1、渔人离开桃花源怎么做的?
2、他为何没有答应桃源里人的要求?
明确:桃花源是理想的社会,渔人也想让大家都能过上这样的好生活 。
3、结果如何?作者为何这样写?
明确:遂迷,不复得路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境界,同时增加文章的神秘色彩 。
四、研读课文,深入探讨
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么评价?
明确: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 。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 。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 。
五、课堂小结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再一次感受桃花源的美丽与神奇 。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