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教学设计7篇( 四 )


③知道什么是纵波,密部和疏部
④知道"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机械波",知道波在传播运动形式的同时也传递了能量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索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传播规律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索和计算机辅助教学
四、教具
丝带、波动演示箱、水平悬挂的长弹簧、音叉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演示]抖动丝带的一端,产生一列凹凸相间的波在丝带上传播(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在这个简单的例子中,我们接触到一种广泛存在的运动形式--波动,请同学们再举出几个有关波的例子 。(学生举例,活跃气氛;让学生在大量生活实例中感触波的存在,增强感性认识 。)
学生会列举水波、声波、无线电波、光波 。教师启发,大家听说过地震吗?学生会想到地震波 。
水波、声波、地震波都是机械波,无线电波、光波都是电磁波 。这一章我们学习机械波的知识,以后还会学习电磁波的知识 。
(二)知识应用:
1、课本中提到地震波既有横波,又有纵波 。你能想象在某次地震时,位于震源正上方的建筑物,在纵波和横波分别传来时的振动情况吗?为什么?(从理性认识回到感性认识,实现认识的第二次飞跃)
2、本来是静止的质点,随着波的传来开始振动,有关这一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有:
A、该现象表明质点获得了能量
B、质点振动的能量是从波源传来的
C、该质点从前面的质点获取能量,同时也将振动的能量向后传递
D、波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E、如果振源停止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波也立即停止
F、介质质点做的是受迫振动
高二物理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了解电流的磁场,理解磁感应强度、磁力线、磁通、磁导率、磁场强度磁导率等概念 。
2、理解磁场的几个基本物理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
3、掌握通电直导线和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方向的判断方法 。
4、培养学生关注细节,认真思考的习惯 。
教学重点
1、磁力线、磁感应强度、磁通、磁导率和磁场强度的概念 。
2、电流的磁效应及安培定则的应用 。
教学难点
磁感应强度概念的建立 。
教学方法
利用课堂实验对磁体的磁场、通电导体的磁场进行演示、讲解 。
学时安排
1、导入和实验演示20分钟 。
2、奥斯特的故事引出电流的磁效应20分钟 。
3、磁场的基本物理量30 。
4、总结和习题练习10分钟 。
课外作业
结合本节课知识,搜集生活中电流磁效应的具体实例并进行分享 。
教学过程
任务引入:
1、初中咱们学过磁,大家回忆一下,磁体分几个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力是什么样的?
2、磁极之间不接触而会有作用力,他们之间通过什么发生作用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疑惑 。
实验演示:
通电导线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 。
分析:
在磁体或通电导体的周围存在着磁场,磁场使得磁极间没有接触却有相互作用力 。试验中,小磁针在不同位置受到的作用力不同,说明不同的位置磁场的强弱不同 。
基本概念:
1、磁体与磁极
某些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金属或者它们的合金的性质称为磁性 。具有磁性的物体称为磁体 。
2、磁场与磁力线
磁体两端磁性的区域叫做磁极 。
磁力线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磁力线是互不交叉的闭合曲线 。在磁体外部由N极指向S级,在磁体内部由S极指向N极;磁力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即小磁针在该点静止时的N极指向;磁力线的疏密程度反映了磁场的强弱 。磁力线越密集,表示该处磁场越强,磁力线越稀疏,表示该处磁场越弱 。
3、电流产生的磁场(由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故事引入)
通电直导体产生的磁场: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用右手握住直导体,让伸直的大拇指指向电流的方向,则其余四指所环绕的方向就是磁力线的方向 。
通电螺线管产生的磁场: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弯曲的四指与电流的方向一致,则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螺线管内部磁力线方向(即大拇指指向通电螺线管的N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