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质量教学设计 初二物理教学设计7篇( 三 )


三、学生分析
学习本节课的学生首先已经具备了机械运动和力的知识,物理思想已经有了一定基础 。但他们的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基本思维方式,喜欢动手动脑,对直观内容比较感兴趣 。但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维过程 。因为本节课主要是从现象入手,而得出比较简单的结论 。所以在细致设计探究与活动过程之后,学生的学习是不存在问题的 。
四、课程目标
1、知识技能: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认识真空不能传声,认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了解回声测距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能从给定的信息中获取知识 。
2、过程方法: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在观察物理现象和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树立民族自豪感 。
五、重、难点
声音的传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在回声上还存在一些难点 。
六、教法与学法
对于本节课的三个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与学:
1、对于“振动发声”采用学生观察,归纳探究的方法 。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
2、对于“声音的传播”,过去学生可能想得较少,所以采用先自读,再以集体对话讨论的形式凸现知识点 。
3、对于“回声问题”学生对现象已经非常熟悉,关键是对原理缺乏理解,所以采用媒体直观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认识 。
4、最后要说明的是针对本节课侧重现象的特点,不准备设计独立的评价与练习,而是把学生对教材以外的现象的解释作为一种练习,让学的现象和练的现象浑然一体 。把课堂最后时间作为知识的升华,让学生带着已有的知识去了解有关圜丘、回音壁、三音石的内容,在体会中华民族古代的灿烂文明同时,进一步把现象与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带着思考结束本堂课 。
七、教学过程
1、引入:播放无声电 影和有声电 影,引出声音的重要 。
2、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3、从声音的产生开始研究:
活动⑴要求学生用手头的“尺、皮筋”等其它物品制造一个声音,再研究发声的原因 。(学生也可用教师的演示器材:音叉,鼓)
活动⑵学生汇报结果,先演示实验再说结论 。
板书:发声体都在振动
深入研究:敲响的鼓,用手按住 。(现象,结论)
4、产生的声音怎样到人耳?
活动⑶学生读教材声音传播部分
活动⑷学生提问题(其他学生作适当解释)
媒体:水波传递振动,空气以声波的形式传递振动
总结:人耳听到的大多数声音多数靠空气传播的
问:液体和固体可以传声吗?
活动⑸学生举例
总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板书)解释介质
问:固、液、气都可以传声有什么不同?
明确:15℃时空气传声速度340m/s
气体传声最慢
问:如果没有介质声音会不会传播?
实验:真空铃
5、媒体:回声现象
媒体动画:展示声音反射的过程 。
通过问题提出听到回声的条件
问题:船测水深
6、媒体展示圜丘、回音壁、三音石的内容,对其中原因的思考作为课后作业 。
初二物理教学设计4
压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压强的概念 。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
(2)理解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
(4)了解压强的增大与减小的主要方法 。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
(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的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
(3)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压强、浮力基本知识理解的感悟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 。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
(4)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