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12点最忌讳做这件事( 五 )


有些人睡眠时鼾声四起 , 且鼾声忽大忽小 , 高低起伏不均匀 , 时而暂停时而鼾声又起 , 打鼾时不易被叫醒 , 自己常常被憋醒 , 进而快睡快梦 。 这类人憋醒的原因是因为肥胖使咽喉气道坍塌 , 产生鼾声 , 且大多数人患有三高病症或者代谢疾病 。 现在白领人群工作多压力大 , 伏案工作时间长 , 患心脑血管的风险也急剧增高 , 睡眠不好情绪不稳定易怒 , 青年中产生此类疾病的人群主要集中在30岁左右 , 如不加以干预 , 有致命的可能 。
打鼾的人要注意了 , 正常的鼾声和病态的鼾声都需要时时注意 , 如何预防打鼾呢?李凯说 , 改变生活方式 , 多运动 , 控制饮食 , 避免摄入高盐高糖的食品 , 不要仰睡 , 要侧睡 , 这样会增大气道的面积 , 保持呼吸的顺畅 , 避免打鼾 。 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 , 可以通过夜间镇压通气治疗和睡眠呼吸监测治疗 , 改善睡眠质量 , 解除打鼾症状 , 如严重者可通过耳喉鼻科或者口腔科的手术进行治疗 。
夏季头朝哪个方向睡觉最健康
有没有最省事的养生方式?不吃不动 , 闭上眼睛 , 一觉醒来就能达到养生效果 , 相信这对于怕麻烦的都市人非常吸引 。 其实 , 人的一生有1/3在睡眠中度过 , 正确的睡眠方式与良好的睡眠状态 , 与养生关系密切 。
中医提倡“未病先防”与“上工治未病” , 重视形体和精神的调养 , 主张“顺四时而适寒暑 , 和喜怒而安居所处 , 节阴阳而调刚柔” , 强调提高正气与抗病能力为主的养生观点 。 所谓“正气存内 , 邪不可干” , 通过调节日常生活方式 , 可以养生防病 。 至于睡眠养生 , 中医自然也有独到秘笈 。
注重睡眠可养生
“眠食二者 , 为养生之要务 。 ”良好的睡眠能补充能量、恢复精力 , 有“养阴培元”之效 。 所以 , 掌握睡眠养生要领 , 便可踏上简单易行的养生之道 。
“天人合一”的观念全世界通用
中医向来讲究“天人合一”的整体观 , 人体不仅要维持体内循环和谐 , 还要注意与自然界外部环境的和谐 。 广东省中医院传统疗法中心副主任陈秀华指出 , 随着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四季的变化 , 人体必然与之相适应 , 故有“四时养生”之说 。 秋冬季节 , 自然界的阳气渐趋收敛、闭藏 , 此时起居作息要更注意保养内守之阴气 , 强调睡眠养生正当其时 。 “秋季早卧早起 , 冬季早卧晚起”是此时主要的睡眠养生之道 。
具体睡眠时间 , 建议每晚:亥时(即9点-11点)休息 , 争取在子时(11点-1点)入睡 。 因为子时是阳气最弱、阴气最盛之时 , 此时睡觉 , 最能养阴 , 睡眠质量也最佳 , 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 。
关于睡觉的方位 , 有不同的说法 , 令人困惑 。 有研究指出 , 由于地球磁场的影响 , 人睡觉时采取头北脚南的方位 , 使磁力线平稳地穿过人体 , 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地球磁场的干扰 。 而我国古代养生学家却认为 , 人的睡觉方向应该随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而改变 。 唐代着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到:“凡人卧 , 春夏向东 , 秋冬向西 。 ”这就是考虑到“应四时所旺之气而卧”的缘故 , 因中医的五季与五方相应 , 有春东、夏南、长夏中、秋西、冬北之说 , 因此睡眠的方位也与当时节气相应 。
有没有最省事的养生方式?不吃不动 , 闭上眼睛 , 一觉醒来就能达到养生效果 , 相信这对于怕麻烦的都市人非常吸引 。 其实 , 人的一生有1/3在睡眠中度过 , 正确的睡眠方式与良好的睡眠状态 , 与养生关系密切 。
中医对睡眠的要求也很高
陈秀华副教授指出 , 尽管这些理论都有一定道理 , 但在实际生活中受房屋朝向和家居布局的影响 , 而存在一定局限性 , 市民其实不必太过拘泥于这些理论 , 而导致不必要的担心 。 反而建议大家 , 应注意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入睡前应“安神定志”、饮热牛奶或蜂皇浆 , 或用温水沐足 , 最好能辅以足底按摩等 , 以利“心肾相交”……这些措施对于提高睡眠质量有更明显效果 。
药膳调理睡眠障碍
失眠、多梦、浅睡、易醒 , 相信是处于亚健康状态的都市人最熟悉的困扰 。 这些睡眠障碍 , 属于中医理论“不寐”、“郁病”、“虚劳”、“心悸”等范畴 , 与多种疾病相关 , 会引起不同类型的睡眠障碍 。 如郁病多与西医的抑郁症、焦虑症或更年期综合征相关 , 年老体虚或久病重症而致“虚劳”也会影响睡眠;因消化功能紊乱而造成的睡眠障碍 , 正与中医“胃不和 , 则卧不安”相符;心血管疾病所带来的心悸、气促和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也会影响睡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