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依赖手机易患“数字认知障碍”( 二 )


吕宝才说, 还有一部分比较活泼开朗的人, 纯粹的属于是爱玩族, 喜欢在网上进行各种各样的网络活动 。 久而久之, 也就具有“手机依赖症” 。
手机越来越智能, 越来越好玩, 它开始占据甚至侵入我们越来越多的时间 。 “手机依赖症”的一员, 要是哪一天你要是叫他不玩手机了, 就是一种要死要活, 没有精神乐趣的萎靡状态 。
文科女生依赖手机严重
女生更容易于接受比较时尚的事物, 特别是随着手机上网功能变得越来越强大, 一些女大学生“手机达人”整日会用自己的手机登录QQ和个人空间, 玩“种菜偷菜”等游戏, 此外, 由于文科生课程压力比较轻, 再加上比较擅长社交, 所以一些人晚上更喜欢用手机狂煲“电话粥” 。 与此相对的是, 理工科的男生因为课程众多, 专业的限制, 而且对新鲜的事物的敏感度不是很高, 加上他们严谨、务实等原因, 通常对用手机这种工具的依赖症是比较小的 。
“我现在‘菜龄’有8个月了, 用手机偷菜就是很方便, 我会在手机上设定闹铃, 有时候到半夜设闹钟起床收自己菜或偷别人家菜 。 ”大二的罗同学说, 总感觉偷菜的时候是极其高兴和激动, 当然也会因为自己的菜被偷, 而心情沮丧, 反正用手机偷菜的游戏已经成她的一种精神寄托 。
危害:
影响新陈代谢
据吕宝才介绍, 智能手机的功能异常丰富, 原本应该是睡觉的时间, 但很多人可能玩兴正浓, 还在不停地刷微博、微信聊天、手机QQ等网络活动, 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规律, 导致第二天精神萎靡 。 有研究显示在床上使用1个多小时手机等会发光的电子产品, 会阻碍人体生成褪黑素, 生理周期将受到影响, 并使睡眠处于浅状态 。 人体生物钟长期被打乱, 则会影响新陈代谢、情绪、免疫力, 导致疾病多发 。
容易忽略疲劳感
人们在玩手机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身体的疲劳感, 事实上, 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会造成眼疲劳;长时间低头使用手机会造成颈部、手臂肌肉疲劳;而长时间过度使用触屏手机, 会导致手部关节、肌腱损伤性症状群, 包括手指、手腕关节疼痛无力, 动作不灵活等, 形成所谓的“触屏手” 。
社交受到严重影响
吕宝才指出, 如果一味依赖手机, 深受手机影响的话, 会给我们很多人的心理和社交带来严重影响 。 “朋友们在一起, 全都低头不语, 手机成精神寄托 。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这样疏远了, 自己在无形之中建造了一座心墙, 这座无形的心墙, 往往就会成为我们前进的最大障碍 。 ”
削减思考的能力
吕宝才介绍, 手机会让人陷入一种持续的“多任务”状态, 长此以往甚至会让人们患上类似“注意力障碍”的心理问题 。 在这种情况下, 人的注意力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思维不断被打断, 这大大削减了思考的能力, 让思维变得更难以深入 。 此外, 过度关注手机还会让人处于应激状态 。 外间的一切变化, 随时可以接收得到, 让人难以安定 。 “即使是在休假的时间里, 也与手机形影相伴, 让自己的行踪时刻掌握在每一个想与你联络的人手里 。 其实这样做并不能得到真正的休息 。 ”
怎样摆脱“手机依赖症”
中小学生最好不配手机
吕宝才介绍, 和其他类型的“上瘾”相比, 手机上瘾的纠正更为容易些, 人是否被手机“奴役”, 关键在于自控能力的强弱决定 。
“中小学生自制力不强, 家长应该加强监管 。 ”吕宝才表示, 对于初中以下的孩子, 家长最好不要给其配备手机;如果给孩子配了手机, 应该严格控制其手机上网流量, 并约法三章, 如上课时间不许玩手机等 。
吕宝才建议说, 由于中小学生的自制能力不强, 家长们最好不要给孩子买功能太多的手机, 最好的就是那种只能简单的接打电话, 收发短信的手机, 这样可以人为地减少孩子对手机的依赖, 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手机对孩子们的影响 。
将生活重心从手机上转移
对于成年人, 吕宝才建议大家通过自我约束逐渐减少不必要使用手机的次数, 尝试着离手机远一点 。 “很多人上车第一件事就是掏出手机来玩, 其实完全可以静下心来, 看看车外, 放松一下身心 。 ”
吕宝才表示, 解决“手机依赖症”的关键在于找到生活重心, 从充实自己的生活开始, 尽量避免把心思集中在手机上 。 “要多在现实生活中积极与人交流, 尽量将生活的重心从手机上转移, 可以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 如听音乐、郊游、健身等 。 如果对手机依赖过于严重, 就要去看心理医生, 以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