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备课教案 四年级语文公开课备课教案设计方案( 二 )


例如:由于骆驼腿上有胼胝,因此不会被滚热的沙子烫伤 。
(3)学生补充介绍查找到的有关骆驼的资料 。
(4)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
(5)讨论:骆驼身上的这些特点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从上到下,从头到脚的顺序)
(6)小结:这一段除了第一句外,其他的句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前半句介绍特点,后半句说明作用 。
2、人们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1)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先读读课文2、3、4自然段,然后讨论,找出答案 。看哪个小组又快又对 。交流前提示:将骆驼的特殊本领和骆驼的特点相结合进行交流 。
(2)学生交流 。
(骆驼身体高,脖子长,能望到很远的地方,能够为旅行的人带路;骆驼嗅觉灵敏,人们可以用它来预报气象;骆驼有宽厚的脚掌,腿上有胼胝,背上有驼峰,人们可以利用它做沙漠里的交通工具,所以人们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
(3)思考:沙漠和大海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大海和沙漠都是“宽广无边”茫茫一片;大海波涛起伏,沙漠里“到处是高高低低的沙丘”;海上的风浪很大,沙漠里的大风“很可怕”,经常“卷着沙粒飞滚” 。)
骆驼和船相似的地方?(船是海上重要的交通工具,骆驼是沙漠里的重要交通工具 。)
(4)指导朗读第二至四自然段 。
四、总结全文 。
这篇课文是一篇描写动物的说明文,以“沙漠之舟”为题,着重介绍了骆驼的生理特点和特殊的本领及被称为“沙漠之舟”的原因 。作者抓住骆驼的特点,按顺序进行介绍,写得生动具体,有条有理 。今后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尝试这种方法 。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
1、检查学生朗读课文,读后进行评议 。
2、“沙漠之舟”指的是什么?课文从哪几方面来写它是“沙漠之舟”的?
(一是骆驼适应沙漠生活的原因,二是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的原因 。)
二、扩展练习 。
完成课后练习二:尝试把下面的资料做适当修改,插入课文 。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
(1)了解写作特点 。
第一自然段是“总――分”结构,围绕总起句进行具体描述 。
(2)了解内容之间的联系 。
通过研究、讨论,知道骆驼独特的身体特点是适应沙漠生活的必备条件;沙漠独特的环境也为骆驼身体特点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
2、让学生根据课后练习二的提示,修改所给的资料,插入课文第一段 。
3、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 。
4、指名学生汇报交流 。(及时肯定优点,并根据学生情况进行点拨 。)
三、指导学生书写本课的生字 。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字,比较“趾、脂、胝”的音形义,提醒学生注意“嗅”字的写法:不要丢了“大”上的点 。
2、学生描红临写 。
3、教师进行巡视,及时反馈学生书写情况,指出优缺点,进行强化练习 。
4、欣赏佳作,教师进行讲评 。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读懂课文,获得知识 。凡是学生能读懂的,都让学生自己去读,并将读懂的内容大胆地说出来,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每一次读,都提出明确的要求,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理解,教师起好点拨作用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充分利用课外资源补充课内有限的内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注重了对学生自主合作能力的培养,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交流自己的认识,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获得知识上有选择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能力 。
《沙漠之舟》补充材料:
骆驼耐饥耐渴、性情温顺、不畏风沙、善走沙漠,被世界公认为沙漠之舟,是沙漠地区必不可少的交通运输工具 。骆驼有单峰、双峰两种 。我国所产的骆驼是双峰驼,身高2米,重约450公斤,寿命可达35―40岁 。骆驼原为野生,四千多年前被驯化,现野生骆驼在世界上几乎已绝迹,仅在我国内蒙古西部、新疆戈壁和甘肃北部人迹稀少的地方还能发现,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
沙漠环境恶劣、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很大,水源植物稀少 。骆驼长期在沙漠生活,身体机能具有一系列的适应能力 。它的眼有两排又长又浓的睫毛,耳壳内有密生的耳毛,鼻孔内有挡风瓣膜,可以阻拦风沙的侵袭 。它的足底有约0.5厘米厚的肉垫,可耐受沙漠70―80℃的高温或冬季的严寒,骆驼全身披有约10厘米长的褐色绒毛,冬天可以用来抗寒,夏季在绒毛与皮肤间形成降温的间隙,能防止高温辐射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