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偏头痛 让你的头抬起来不再痛

我们都知道 , 偏头痛是常见的临床心脑血管疾病之一 , 对于我们的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 而且引起偏头痛的因素也有很多 , 那么应该怎么治疗偏头痛呢?又应该怎么预防呢?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
目录
1、偏头痛的简单介绍 2、偏头痛的生活保健措施
3、六大方法治疗偏头痛 4、治疗偏头痛吃哪些食物好
5、治疗偏头痛的食疗方 6、日常生活中如何治疗偏头痛
7、中医论证治疗偏头痛 8、偏头痛怎么预防
偏头痛的简单介绍
偏头痛(migraine)是临床最常见的原发性头痛类型 , 临床以发作性中重度、搏动样头痛为主要表现 , 头痛多为偏侧 , 一般持续4~72小时 , 可伴有恶心、呕吐 , 光、声刺激或日常活动均可加重头痛 , 安静环境、休息可缓解头痛 。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患 , 多起病于儿童和青春期 , 中青年期达发病高峰 , 女性多见 , 男女患者比例约为1∶2~3 , 人群中患病率为5%~10% , 常有遗传背景 。
发病原因
偏头痛的病因尚不明确 , 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
约60%的偏头痛病人有家族史 , 其亲属出现偏头痛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3~6倍 , 家族性偏头痛患者尚未发现一致的孟德尔遗传规律 , 反映了不同外显率及多基因遗传特征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 家族性偏瘫型偏头痛是明确的有高度异常外显率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 已定位在19p13(与脑部表达的电压门p/Q钙通道基因错译突变有关)、1q21和1q31等三个疾病基因位点 。
内分泌和代谢因素
本病女性多于男性 , 多在青春期发病 , 月经期容易发作 , 妊娠期或绝经后发作减少或停止 。 这提示内分泌和代谢因素参与偏头痛的发病 。 此外 , 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p物质和花生四烯酸等代谢异常也可影响偏头痛发生 。
饮食与精神因素

偏头痛发作可由某些食物和药物诱发 , 食物包括含酪胺的奶酪、含亚硝酸盐防腐剂的肉类和腌制食品、含苯乙胺的巧克力、食品添加剂如谷氨酸钠(味精) , 红酒及葡萄酒等 。 药物包括口服避孕药和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等 。 另外一些环境和精神因素如紧张、过劳、情绪激动、睡眠过度或过少、月经、强光也可诱发 。
偏头痛的分类
丛集性头痛
丛集性头痛(cluster headache)又称组胺性头痛 , 临床较少见 。 表现为一系列密集的、短暂的、严重的单侧钻痛 。 头痛部位多局限并固定于一侧眼眶部、球后和额颞部 。 起病突然而无先兆 , 发病时间固定 , 持续15分钟至3小时 , 发作从隔天1次到每日8次 。 剧烈疼痛 , 常疼痛难忍 , 并出现面部潮红 , 结膜充血、流泪、流涕、鼻塞 , 多不伴恶心、呕吐 , 少数患者头痛中可出现Horner征 。 发病年龄常较偏头痛晚 , 平均25岁 , 男女之比约4∶1 。
紧张型头痛
紧张型头痛:又称肌收缩型头痛 。 头痛部位较弥散 , 可位前额、双颞、顶、枕及颈部 。 头痛性质常呈钝痛 , 头部压迫感、紧箍感 。 头痛常呈持续性 , 部分病例也可表现为阵发性、搏动性头痛 。 很少伴有恶心、呕吐 。 多数患者头皮、颈部有压痛点 , 按摩头颈部可使头痛缓解 。 多见于青、中年女性 , 情绪障碍或心理因素可加重头痛症状 。
痛性眼肌麻痹
痛性眼肌麻痹(painful ophthalmoplegia):是一种以头痛和眼肌麻痹为特征 , 涉及特发性眼眶和海绵窦的炎性疾病 。 为阵发性眼球后及眶周的顽固性胀痛、刺痛或撕裂样疼痛 , 伴随动眼、滑车和(或)展神经麻痹 , 眼肌麻痹可与疼痛同时出现或疼痛发作后两周内出现 , MRI或活检可发现海绵窦、眶上裂或眼眶内有肉芽肿病变 。 本病持续数周后能自行缓解 , 但易于复发 , 适当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使疼痛和眼肌麻痹缓解 。
症状性偏头痛
症状性偏头痛(symptomatic migraine) 缘于头颈部血管性病变的头痛如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出血、未破裂的囊状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缘于非血管性颅内疾病的头痛如颅内肿瘤;缘于颅内感染的头痛如脑脓肿、脑膜炎等 。 这些继发性头痛在临床上也可表现为类似偏头痛性质的头痛 , 可伴有恶心、呕吐 , 但无典型偏头痛发作过程 , 大部分病例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或刺激症状 , 颅脑影像学检查可显示病灶 。 缘于内环境紊乱的头痛如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子痫或先兆子痫等 , 可表现为双侧搏动性头痛 , 头痛在发生时间上与血压升高密切相关 , 部分病例神经影像学检查可出现可逆性脑白质损害表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