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肉吃多了真会变傻吗

肉是我们每天都必须食用一种食物 , 生活中吃的最多的就要属猪肉 , 但猪肉与牛肉一样属于红肉 , 常吃红肉对我们的身体没有益处 ,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讲生活中常见肉类的营养价值与养生作用 。
“肉”是大多数家庭的餐桌上必备的食物之一 , 那么如何选肉、存肉就成了大家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 关于肉的保质期 , 可能很容易被忽视 , 也许放了许久你还会吃 。 哪些肉是绝对不能吃的?什么样的肉在食用之后会对你的身体产生不好的影响?快来跟小编一起看看 , 学着如何做个健康的“肉食动物”吧!
红肉吃多了真会变傻吗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 , 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 , 红肉吃多了可能会诱发认知障碍症 。 问题的关键是红肉中富含铁 , 而铁摄入过量容易导致氧化损伤 , 大脑尤其容易受到不良影响 , 进而增加认知障碍症危险 。
新研究负责人 ,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神经学教授乔治·巴特克斯及其同事 , 研究了认知障碍症患者大脑的两个区域 , 比较了大脑海马区域(认知障碍症早期受损大脑区域)和丘脑区域(只有进入老年之后才可能受损的大脑区域) 。 研究人员通过大脑成像扫描技术发现 , 认知障碍症患者大脑海马区域铁含量增加 , 并与该大脑区域受损密切相关 。
巴特克斯教授表示 , 虽然铁是细胞功能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 , 但是摄入太多铁则会加速氧化损伤 , 大脑损伤首当其冲 。 另外 , 在更年期之前做过子宫切除的女性更应控制富铁食物的摄入量 。
四种肉类不能吃
颜色变深
新鲜的肉表面有光泽 , 颜色均匀 。 新鲜猪肉呈红色或淡红色 , 脂肪洁白;牛羊肉颜色鲜红 , 脂肪大多颜色发黄;禽肉皮肤为淡黄色或白色 , 肉色白里泛红 。
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 , 由于肌红蛋白被氧化 , 肉色会逐渐变成红褐色 。 颜色越深 , 可食性越低 。 而当肉表面变成灰色或灰绿色 , 甚至出现白色或黑色斑点时 , 说明微生物已经产生大量的代谢产物 , 这样的肉就不能吃 。
表面发黏
新鲜的肉外表微干或湿润 , 切面稍潮湿 , 用手摸有油质感 , 但不发黏;而肉变质以后 , 由于微生物大量滋生 , 会产生黏性代谢产物 , 造成肉表面发黏 , 甚至出现拉丝 。 肉类表面发黏是腐败开始的标志 。
弹性变差
新鲜的肉质地紧密且富有弹性 , 用手指按压凹陷后会立即复原 。 贮藏越久 , 肉里面的蛋白质、脂肪会逐渐被酶分解 , 肌纤维被破坏 , 所以肉会失去原有的弹性 , 手指压后的凹陷不仅不能完全复原 , 甚至会留有痕迹 。
有异味
新鲜肉具有正常的肉味 , 而变质的肉由于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被微生物分解 , 会产生各种胺类、吲哚、酸类、酮类等物质 , 因而有明显的腐臭味 。
食疗养生:红肉与白肉功能大pK
第一轮:身份辩论
观点一:肉熟后的颜色为红即为红肉 , 为白即为白肉 。
根据肉类食物在做熟后的颜色来分 。 那些在做熟后是红色的肉就属于“红肉” , 包括我们经常吃的猪、牛、羊肉等哺乳动物的肉;而那些在做熟后是浅颜色的肉类就属于“白肉” , 包括我们平常吃的鸡、鸭、鹅、鱼、虾、蟹、牡蛎、蛤蜊等非哺乳动物的肉 。
观点二:按是否为哺乳动物来区分 , “是”为红肉 , “否”为白肉 。
哺乳动物的肉称为红肉 , 如牛肉、猪肉、羊肉等 。 非哺乳动物的肉如鸡、鸭、鹅、鱼、虾、蟹等称为白肉 。
观点三:根据肉中所含的肌红蛋白来分 , 多的则为红肉 , 少的则为白肉 。
从解剖学角度区别 , 红肉的颜色来自哺乳动物肉中含有的肌红蛋白(肌红蛋白是一种蛋白质 , 能够将氧传送至动物的肌肉中去) 。 红肉和白肉的区别 , 取决于肉类中所含的“肌红蛋白”的多寡 。 “肌红蛋白”越多肉质就越红 , 就是红肉 , 少一点的就是白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