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却无人赏识,四周被竹围抱,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境遇何其相似,所以作者不禁触景伤情,为小石潭的处境感伤,也为自己感伤 。所以再美的风景也只能带给他短暂的快乐,却始终走不进他苦闷而孤寂的心灵 。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小石潭的美景,感受了柳宗元情绪的变化,触摸到了柳宗元孤寂却不颓废的心灵 。推荐大家课外阅读“永州八记”中的其他作品,更多地感受柳宗元游记的独特魅力 。
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3
《核舟记》
教学目标:
1、自主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常用词语 。
2、理清文章整体思路,学习本文介绍核舟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语言的简洁、准确、生动 。
3、体会作者情感,认识我国微雕艺术的卓越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整体思路,学习本文介绍核舟的说明顺序 。
教学难点:体会说明语言的简洁、准确、生动 。
教学创意:本教学设计是以活动为中心,在学习《桃花源记》和《小石潭记》的基础之上,自学《核舟记》,把握说明顺序,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简洁性、生动性,感受我国微雕工艺的精巧绝伦 。
教学步骤
一、自主感知,援疑质理
(一)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通译全文,把不懂得字、词、句提出来,其他同学帮助解答,较难的由教师引导学生来解答 。
(二)理解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在此基础上同桌互译 。
要求:1、一人译,一人听,听者指瑕校正,每人一段,轮流进行 。
2、翻译时能落实字词,可增删调补,要求句意通顺 。
3、两人都不能译通的句子做上记号,译完后提出来,大家共同解答 。
(三)标题为《核舟记》,其“记”的文体是否与前两篇课文《桃花源记》、《小石潭记》的文体一样?
明确:虽然都属于“记”的范畴,但是本文的体裁是说明,不同前两者的记叙 。
二、活动体验,把握顺序
(一)动手做【这一活动宜作为课前作业,要求学生提前完成】
①每两人发一张8K白纸按照课文介绍的内容折一只乌篷船 。然后按课文的说明开上小窗,“画”上“题字”
②用小纸片剪成三个人形,要求为东坡画上胡须,在船头用粘胶等摆好位置,他人指正(请注意方位)
(二)动口说
①根据译文将课文内容的主体部分改成“解说词”,要求语言通俗、形象 。
②每小组推荐一名学生手拿核舟上台解说,其他同学质疑指瑕 。(要按照课文的说明顺序进行解说)
三、删减添补,品析细节
(一)找关键句,文中统领全文并集中表现核舟艺术特点的关键词是什么?
明确:奇巧 。(如果学生在这里不能思考出来,可以再次引导学生对之前的知识进行勾连 。《口技》也选自《虞初新志》,《口技》中统领全文的是“善”字,本文中的关键词应当是“巧”字 。)
(二)王叔远如何表现核舟之巧?请大家速读第二段和最后一段,说说你的看法 。
明确:①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这说明制造核舟的材料很小 。课文第 6 自然段对核舟上雕刻的内容作了统计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这样来看,总计九个种类,即五十三个物件 。说明雕刻内容之多 。在“小”材料上刻“多”内容,实在是“巧” 。
②有红有绿,色彩对比鲜明,怎一个“巧”字了得!
(三)魏学洢如何再现核舟之巧?
①请大家听老师读三四段的缩写,思考哪种表述更好 。
教师读文本——船头坐三人,中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佛印绝类弥勒 。船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
②缩写时去掉的内容,分别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明确:比如,从动作来看,“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扶鲁直背”,动作描写很具体,让人觉得东坡和鲁直的关系很亲密 。又如,从神态来看“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写出了佛印很潇洒 。从细节来看,“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一串念珠都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这说明刻得细,写得更细,还有“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核舟本身已经很小,作者却还要写童子的右手和右脚趾,这自然是写得很细 。
四、再读《核舟》,回味艺术
推荐阅读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人教版下册八年级语文教案
- 三年级语文下册优秀课件教案
- 小学三年级语文说课稿万能模板 小学三年级语文万能上册课件
-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通用版
- 三年级语文课程教学课件模板
- 三年级上册语文免费课件 语文三年级上册实用课件模板
- 六年级上册语文优秀教案 六年级语文优秀教案下册
- 三年级上册语文免费课件 三年级上册语文实用课件范文
- 二年级语文同步练习册习题
- 四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答案 四年级语文同步练习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