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补充答案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七 )


七、探究问题
1、力的大小如何比较?
2、怎样对力进行测量?
3、你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一种测量力的工具吗?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4
一、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这节课是第四章第一小节内容 。从知识结构来看 , "光的折射"一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 , 以及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之后编排的 , 是光的传播规律的一个重要部分 , 也是光传播规律的进一步学习 。光的直线传播及光的反射、折射是几何光学的基本规律 。研究这些基本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研究控制光路的平面镜、透镜等基本元件以及它们的成像原理 , 就构成了光学的基本内容 。这些知识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 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 。就本节内容"光的折射"来说 , 它不但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 , 而且也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 。
二、学情
1.学生已具备的前期认知基础: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路可逆及光的反射;
2. 初中生学习的特点是学习兴趣很广泛 , 但这种兴趣还仅限于一般的直接兴趣水平 , 满足于被新鲜的生活、实验现象所吸引 , 容易忽略对现象本质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 ,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 。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光的折射现象;
② 。知道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角、折射角等名词
③知道光的折射现象的初步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④能够应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
过程与方法
①使学生初步掌握正确观察折射现象以及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归纳的方法;
②使学生体验通过实验探究折射现象、归纳出规律的过程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 , 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在自主实验和探究的学习过程中 , 培养细心观察和相互交流的学习习惯与合作精神 。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初步规律 。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光的初步折射规律;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一些现象 。
五、教法、学法
本节课教学设计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理论和认知理论 。教学中主要采用实验探索、讨论等教学法 , 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讨论、动手实验等 , 充分调动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动眼 , 通过多种感知觉参与学习 , 以启发学生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 ,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 为了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要求 , 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 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 , 从学生被动接受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 ,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 因此 , 在学法上主要采用"实验、探究、观察、分析、讨论、归纳、总结、交流"等方式 。
六、教学程序
1、温故而知新
简要复习"光的反射现象",设问:光从一种介质射到另一种介质时除了在表面发生反射外 , 还可能发生什么现象呢?
2.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先让学生观察几种现象:
现象一:观察水中的游鱼
由看到鱼时光的传播路径提出"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时又会怎样呢?".
现象二:水中断筷
从以上现象引入 , 不但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发现学习折射现象的意义 , 而且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 使学生有亲切感 ,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设问:你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引出课题)
给学生留下悬念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和探索- , 为下面的自主探索实验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作好铺垫 。
3.新课教学
(1)课本活动4.1:教师出示并介绍实验装置 , 然后演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现象 。让学生注意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 并试问:谁能将所观察到的光路图大致画出来?请一同学上黑板画光路图 , 其余同学在下面画 , 然后互相交流、评价 。
(2)课本活动4.2: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的情况 。首先由学生进行猜想 , 然后师生共同探究 , 并让学生用观察到的现象检验猜想是否真确 , 画出光路图 。同学之间可相互讨论、交流 。老师用多媒体展示学生所画的光路图 , 先由学生评价再与教师事先画好的规范的光路图比较 , 同时介绍折射光线、折射角等相关概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