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地理仁爱版电子书 八年级上册地理仁爱版教案设计( 二 )


[学生发言、老师归纳补充]
改善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 , 最近又全面无条件停止在上游山区砍伐森林 , 关闭现有木材市场 , 在原森林采伐区大力植树造林 , 保持水土 。
大力整治荆江 , 疏浚与固堤并重 , 分洪蓄水结合 。1954年以来 , 我国政府多次战胜洪灾 , 保证了荆江大堤的安全 。
修建水库 , 调节水量 。三峡地区建库后 , 可以控制川江向荆江河段下泄洪水来量的95% 。
下游地区退耕还湖 。
总之 , 对于长江的水患 , 我们治理方针是以防为主 , 防治结合 , 综合整治 。防洪方法有很多 , 根本在于植树造林 , 保持水土 , 恢复生态平衡 。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长江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长江的水文特征要受到(地形、气候、植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 同时 , 特征又直接影响我们的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正因为长江是祖国第一大河 , 中下游又流经平原地区 , 因而成为“黄金水道”;又因为上游流经三级阶梯 , 使之成为巨大的“水能宝库”;而中游的“曲流”和中上游的植被破坏 , 使防洪成为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 。
板书设计
三、利用和保护
1、“黄金水道”
2、“水能宝库”
3、防洪是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
探究活动
“长江洪水治理”模拟研讨会
活动目标:使学生通过分析讨论 , 认识到长江洪水的形成原因 , 并找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同时培养学生人地协调的观念;树立“解决一个具体问题 , 要涉及方方面面”的意识 。
活动措施:将班里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 , 分别扮演长江沿岸的居民(城市的和农村的)、政府官员、长江沿岸的企业代表等 , 一起讨论长江洪水的形成原因和解决措施 。分为不同河段的 , 便于对更细致的问题进行研究 。
“长江三峡的利弊分析”辩证会
活动目标:使学生对三峡工程的建设有更深入的了解 , 同时对三峡工程形成辨证的认识 。
活动措施:先安排学生查找关于三峡工程的资料 , 然后按照学生的意见分成两派(“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 , 双方进行辩论交流 。注意:要说出理由.
八年级上册地理仁爱版教案设计2
【教具】:有关图片 。
【教学过程】:
[引入]: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第一大河--长江 ,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我国的第二长河--黄河 。
[讲授新课]首先我们来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 。
[板书]一、黄河的基本概况
[活动]请学生读"黄河流域水系略图" , 并依次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
1、找出黄河的发源地和入海口:巴颜喀拉山脉和渤海;
2、读课本及地图 , 明确黄河干流的长度和形状:5500多千米、"几"字形;
3、找出黄河干流流经的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共九个省区;
4、结合中国地形图 , 看看黄河流经了哪些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5、在图上明确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和河南旧孟津;
6、找到黄河的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 , 并请学生注意 , 这两条支流分别位于黄河的哪一个河段 。
[教师过渡]:黄河源于雪域高原 , 曲折东流 , 注入渤海湾 , 那么 , 它有哪些主要特征?
[板书]二、黄河的水文特征
[教师提问]:大家注意看 , 课本上说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 , 为什么不能说它是中国的第二大河呢?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可以将长江、黄河和珠江的流量列成表)因为水量不大 。
[板书]1、水量不大
[提问]提起黄河 , 你的第一印象如何?(水特别浑浊)这说明什么?(黄河泥沙多)
结合黄河流经的地形区 , 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小结]黄土覆盖且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缺乏植物保护是导致黄河中游含沙量特大的主要原因 。
(如有条件可以播放录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板书]2、中游含沙量大
[补充]:黄河每年输入下游的泥沙达16亿吨 。如果把这些泥沙筑成高宽各一米的长堤 , 其长度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3倍 , 可绕赤道27圈 。黄河每年带走的氮、磷、钾肥约4000万吨 , 相当于全国每公顷耕地被冲走375千克肥料 。所以 , 一位外国朋友惊讶地说: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 , 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 , 而是主动脉破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