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抑郁症 抑郁症的自我治疗小秘方( 二 )


对于高龄初产妇来说 , 尤其要防止高糖高脂饮食 , 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 。 平时保持均衡的营养就可以了 , 不要一味加餐 。 多吃蔬菜水果 , 保持适度运动 , 如餐后散步等 , 不要整天窝在家里不动 。 此外 , 市场上卖的孕妇奶粉多数口味太甜 , 建议不要多吃 。
在分娩的时候 , 不要老想着自己“高龄” , 就放弃自己分娩的机会 。 建议没有剖腹产指征的话 , 还是先尝试一下阴道分娩 。 在生完宝宝之后 , 要做好避孕措施 , 防止子宫在短时间内再次受创 。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如人际心理治疗能有效减少抑郁症状 , 改进社会关系 , 这种非药物性治疗尤其对哺乳期妇女更适合 。
倾听认知治疗
很多患产后抑郁症的女性通常会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好母亲 , 觉得自己不能照顾好宝宝 , 认知治疗就是要将产妇打破过去那种把任何事情都往最坏处想的错误心理状态 , 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 , 减少用歪曲的方式去维系扭曲的观点 , 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
婚姻支持
患有产后抑郁症的女性比一般产妇更需要来自丈夫的关心和照顾 , 丈夫应学会一些产后抑郁症的基本支持 , 了解妻子在此期间的心理需求 , 妥善处理夫妻关系 。 家人要给予理解、支持 , 让她在感情上有所依靠 。 物理治疗 物理疗法相对于药物相比 , 具有无副作用、依赖性疗效显着的特点 。
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
这种物理疗法是通过低强度微量电流刺激大脑 , 改变患者大脑异常的脑电波 , 促使大脑分泌一系列与焦虑、抑郁、失眠等疾病存在密切联系的神经递质和激素 , 以此实现对这些疾病的治疗 。 由于与药物治疗相比 , 该治疗方法不存在任何副作用 , 且疗效稳固 , 因而在欧美等其它国家已被普遍使用 , 作为治疗焦虑、抑郁、失眠及儿童相关疾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CES)能够有效地提高大脑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水平 , 提高具有镇静作用的内啡肽的分泌量 , 并减少了皮质醇水平含量 。 它的主要作用为: 促使其分泌释放能够调节个体情绪与认知的各种神经介质 。 影响和改善异常的脑电波 , 使之从不正常的状态回归到正常的状态 。 迅速降低应激激素的分泌 。 迅速改善生理信号 , 如心率、血压、肌肉紧张度、皮电、皮温 。 从而有效的控制紧张焦虑抑郁 , 调节情绪状态 。
电休克治疗
很多人对电休克治疗有误解 , 认为只是对病人进行简单的电击 , 效果短暂 , 甚至认为是对病人的惩罚 。 实际上电休克治疗是一种最常用的抗抑郁症物理疗法 , 尤其对严重抑郁伴有自杀倾向的患者 , 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
它的治疗原理是用短暂适量的电流刺激大脑 , 引起抑郁症患者意识丧失 , 大脑皮层光放放电和全身抽搐 , 从而控制抑郁症状 。 电疗的特点是起效迅速、安全性高、并发症少 , 有医生戏称其为“洗脑疗法” 。 由于电疗的疗效维持期较短暂 , 故实施治疗前后仍应结合抗抑郁药物治疗 。 电疗的常见的副反应有头痛、恶心及呕吐、可逆性记忆力减退等 。 目前的电休克治疗前加用静脉麻醉剂和肌肉松弛药物 , 使患者不再发生抽搐 , 更加提高了安全性 , 故称为改良电休克治疗(简称MECT) 。
相对于药物来说 , 电休克治疗仍是一种侵入性治疗方法 , 故而使用前必须获得患者本人和/或家属的知情同意授权 , 药物治疗 产后抑郁的药物治疗原则上跟一般的抑郁症治疗无差异 , 但因为产褥期新妈妈的身体状况和喂母乳等情况 , 药物的副作用产生的影响更大 , 所以产后抑郁症药物治疗更应该慎重 。 应根据抑郁症状的强弱 , 药物的镇静作用及副作用大小等情况综合起来选择药物 。 如果是轻度抑郁患者 , 可服用百忧解进行控制 。 丙咪嗪和去甲丙咪嗪镇静作用弱 , 适用于精神运动性迟滞的抑郁患者 。 阿米替林、多虑平镇静作用较强 , 可适用于焦虑、激越和失眠患者 。 对于伴有幻觉、妄想的抑郁症患者 , 往往需合用抗精神病药 , 如奋乃静、舒必利等 。 帕罗西汀、舍曲林、氟西汀、阿米替林等药物不进入乳汁中 , 可用于产褥期抑郁症 。
孕妇得了抑郁症怎么办
1、身为丈夫要多加照顾妻子 , 多给她一份温暖及安全感 , 使她不致胡思乱想 。
假日或饭后 , 陪她到公园散步或看电影 , 使她分散注意力及降低对胎儿的担心 。 遇有太太脊骨酸痛时 , 丈夫可为她按摩腰部 , 减轻她的痛楚 。

推荐阅读